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閱讀筆記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崇拜經驗─接受聖言、聖禮、禱告和歌頌─的其中一個目標,是裝備聖徒,並給他們力量,看穿世界的詮釋,以及資本主義、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的文化力量提供的人類前景。換句話說,解構教會的崇拜的目的是模塑信徒,令他們可以看到華爾街對快樂的解釋一種詮釋,並能夠清楚表達反文化的福音對人類繁榮的詮釋。換句話說,解構的教會是有深刻的先知特質─反映的是阿摩司多於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的聲音。

史密斯,《與後現代大師一同上教會》,陳永財譯(香港:基道出版社,2007),頁48。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一旦將生命建立在「我們並非上帝持續的創造和救贖歷史中的參與者」這假設上時,我們就是以不信、而不是以信生來生活了。

侯活士等,《異類僑居者》,曾景恆譯(香港:基道出版社,2012),頁33。

認信教會將會是一個背十字架的教會。就如耶穌所展示的,世界雖然很美,卻是與真理為敵的。在見證時不作妥協,就會導致世界的仇恨。十字架並不代表教會默不作聲,屈服於強權之下;反之,這是標誌著教會革命地與基督一同勝過這些勢力。十字架不是普遍人類受苦與受欺壓的象徵。相反,十字架是一個記號,表示當人認真地選擇上帝對實在的看法過於凱撒的看法時,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十字架代表著上帝(與我們)永遠向死的權勢說「不」,以及上帝永遠地向人類說「是」。上帝決不會撤下我們,任由我們自生自滅。

教會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就是要成為十字架的群體。

侯活士等,《異類僑居者》,曾景恆譯(香港:基道出版社,2012),頁45。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經對於我們現代人所關心的很多課題並不感興趣,它對於現代人是否還可以去相信基督教亦不感興趣。聖經關注的是我們是否應該忠於福音,即現在關於事物樣式的真相,就是上帝透過拿撒勒人耶穌的生命、十字架和復活,與我們同在。

侯活士等,《異類僑居者》,曾景恆譯(香港:基道出版社,2012),頁16。

文章標籤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