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服事筆記 (8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7B3D9F75-3AFF-424D-B531-31C3C0E0C78C.JPG

 

原本以為因為服事的變動,在加上疫情的影響,今天暑假再也沒有辦法參與兒童夏令營的服事,但沒想到上帝的帶領卻是如此神奇,讓我和同工們不但繼續參與兒童營的事奉,而且是雙倍的祝福,分別在桃園和苗栗辦了兩個梯次的情緒品格營。

 

首先,要感謝桃園「基督的教會」的陳牧師,以及志超老師帶領的同工團隊,你們專業的教案以及優秀的師資團隊,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教學方式的學習,更是讓我們的學生同工在當中學習被充分授權、完全接納與信任,雖然營會招生的過程有些倉促,但是那種「把事情的成敗看為其次,把人的生命看為重要」的信念,完全改變了過去留在我們心中對於兒童營的刻板印象。我和我的團隊都在這過程當中領受了耶穌基督藉著你們傳達給我們的信息。

 

其次,要感謝苗栗「福星教會」的世瑩教師、靖翔傳道與同工團隊們。福星教會開拓之初,世瑩曾經針對成立協會、課輔班與申請補助跟我討論了許多次,第一季的時候有機會去拜訪福星教會,那時候只有可能舉辦兒童營的「想法」,但是因為同工的堅持使得這個想法可以付諸實現。在苗栗的五天當中,我們感受到福星教會強大的後勤補給能力,使得我們團隊只需要專注在營會的部分,其它吃、睡、玩的部分都被照顧地妥妥貼貼的。

 

最後,當然要感謝上帝,讓我們有機會繼續服事,特別是那些家庭有狀況的孩子們,雖然他們很調皮,也有不少特別的狀況,但是,當我們學習愛他們、關心他們的時候,我們也體會到上帝也是如此的愛我們。「耶穌用無條件的愛來愛我們,我們也學習用耶穌的愛來愛人」。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66FF73D-8541-4768-936A-E5639D83850A.JPG

 

每次在不同教會誦讀「使徒信經」的時候,便更能體會「一聖基督教會的意義」,無論是在台灣的教會,泰北的教會,在今天受邀證道的「內湖教會」亦是相同。不在乎人數的多寡,因為耶穌說:「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18:20)。

 

會後與陳教師(師母)交通,得知他們認識家父,救恩堂以前有個老會友搬到內湖後,家父就將其轉介至內湖教會聚會,老人家九十歲壽宴時,家父還與內湖教會的教牧同桌慶祝,後來老人家活到一百零三歲嵩壽才見主面。內湖教會雖然人不多,但我看到門口的「老人活動據點」招牌仍是感動,因為教會就是耶穌的手,深入社區、觸及人群~願上帝繼續祝福祂的教會。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F07E908B-ADA9-4DF3-8B29-94240FC25F82.JPG

因著安息年的緣故,使得我有些機會去不同的教會證道,繼四月的新豐浸信會、五月的光復教會之後,今天來到了中和的明穗教會分享。

 

建榮、瑩真夫婦是我信神的學弟妹,他們進入學院時,我已經要畢業了,唯一的重疊是輔導小組,但是我這個走讀生其實沒有很多的參與,倒是瑩真一直記得當初我的電熱毯讓他們家女兒可以度過在新竹的第一個冬天,而當時的小女孩現在已經大三了,今天崇拜中也擔任稱職的司琴。

 

至於與明穗教會的交集就是課輔班了,去年瑩真主動詢問我課輔班的事情,我也跟同工一起協助他們建立了課輔班,今天也在教會門口看到了協力單位的招牌,雖然只是剛剛起步,但每天看到他們更新的資訊,以及每月的代禱信,就可以知道他們是多麼地認真經營這個事工;雖然目前只有十二個學生,但已經有兩個孩子和一個家長受洗,陸續還有幾個孩子在徵得家長同意後,將會領受洗禮;這也是我們成立課輔班的意義,讓這些受照顧的孩子與家庭都能認識基督的福音。

 

今天另外有個有趣的現象,早上按著他們提供的地址找教會時,在中和民享街90巷的巷口首先印入眼簾的是:莒光教會。起先還以為那是教會的舊名,後來才知道那是另一間教會,明穗教會則是位於巷尾,一條巷子中卻有兩間教會,我鼓勵弟兄姊妹不要視其為「同業競爭」,反而要視為上帝的祝福,因為這是一條蒙福的巷子,上帝要定意要藉著這兩間教會祝福這社區與其中的百姓。

 

感謝主讓我可以有機會去不同教會分享信息,也擴展我屬靈的眼光,求上帝給我國度的眼光,可以更加明白上帝的心意。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3363.jpg

教會從2012年起,開始按照信徒箴言靈修手冊的進度,每天在部落格張貼靈修分享的內容,由傳道人、長執與部分同工輪流撰寫,近年來主日信息也大致按照其進度來講論,信徒箴言是信義宗教會珍貴的產業,尤其配合教會年的節期,更可以幫助弟兄姊妹的靈性;經過八年努力,這一兩年使用信徒箴言靈修的會友不但穩定而且增加中。但信徒箴言也有其缺點,歷經了三年一組的輪替,有些經文開始重複,又有些經文永遠不容易輪到,之前就有一位弟兄曾經詢問,教會是否考慮逐卷的講論聖經呢?於是,我們幾個同工開始商量是否使用新的靈修教材,最後由「活潑的生命」雀屏中選。

其實,這本月刊在台灣發行應該已經至少廿十五年了,個人也曾經有很長的時間使用它,另外道聲出版社也配合總會的政策,使我們可以用更經濟的價格訂購,除了每天靈修的進度外,它還有主日信息的筆記欄,家庭祭壇及小組查經的帶領材料,不同牧者與作者的短文......,內容豐富且精彩,相信只要我們用心使用,一定會有很豐富的收穫。

感謝上帝的恩典,這次在教會推動了幾週以後,最後有四十三人訂閱此月刊(我知道有的夫妻是共用一本的),故此顯示,願意一起立志建立靈修習慣的,至少有四十個人以上,今天信徒箴言的詩篇經文說:「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詩42:1)。耶穌也說:「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飽足」(太5:6)持續靈修很不容易,這只是個開始,但是大家一起學習就不孤單,願上帝帶領我們,使我們都扎根於上帝的話語當中。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2941.jpg

連續兩個週末的爸爸學校終於結束了,雖然參與的人數比起初預期要少,但天國就像麵酵,希望這些種子可以全團發起來,帶給教會和社區祝福和影響。

第一次接觸爸爸學校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年過去,自己在婚姻和家庭方面也面臨了許多的困境和挑戰,但是當初的感動仍然停留在心中,所以在思考教會的弟兄事工時,再一次考慮舉辦這個活動。

在上課期間,最讓我感動的畫面,倒不是活動的內容(這部份的感動要問參與的弟兄和他們的夫人),我最喜歡的是看到來自不同教會的弟兄,一起圍成圈為當天服事的講員禱告,印證了聖經說:「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詩133:1)。許多教會面臨的問題是弟兄都退居二線,讓姊妹承擔過多的責任,但爸爸學校的同工們,卻刻意撥出時間來服事其他教會的弟兄,他們許多人都是事業有成,這也提醒了我們:「先求上帝的國和上帝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3),弟兄們不要把忙碌當藉口,不該把事業當托詞,如果願意把上帝放在第一位,豈有不蒙祝福的道理。

當然,教會舉辦爸爸學校自然有本身的想法和目標。首先,就是靠著上帝的恩典重建自己的家庭:我們都是不完全的罪人,但靠著上帝的恩典,重新認識父親的角色與責任,成為家庭的頭與屬靈遮蓋;其次,教會的一些弟兄樂意藉著自己的經歷去幫助有需要的人,希望這些弟兄往後可以幫助課輔班的家庭與家長、參加銀髮族的男士們,認識耶穌基督的福音;第三,如果這次參與的弟兄,願意參與爸爸學校的事工,教會也樂意差派他們出去,成為更多父親的祝福。

最後,想把爸爸學校的口號改一改,他們說:「爸爸活過來,家就活過來了!」;教會也希望:「弟兄活過來,教會就活過來了!」弟兄們!加油吧!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768.jpg

上個週末晚上在家裡接到教會一對夫婦打來的電話,他們告知我,父母同意把家中的偶像挪走。主日崇拜後,詳細詢問後卻覺得跟我的認知有點差距,因為對方父母只是因為房子要賣掉,偶像和牌位在處理上遇到了一些麻煩,所以考慮讓教會以「省錢」的方式處理......;所以我只先告訴會友說,我們先拜訪一些你的爸爸、媽媽,看看他們對於信仰有什麼看法再說吧!其實猶豫的人不只是我,連當事人也很擔心,父母不答應,氣氛不和諧、結果不美好......,所以多次要求知情的牧者與會友一起守望禱告。

今天下午,在眾人的禱告托住中,我和另外兩位同工一起前往,這時候他們分別展現出「家中拜拜後來信主」,以及「台語輪轉」的優勢,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聖靈的工作,當事人對於基督信仰一點都不排斥(過去幾年,父子倆為了信仰爭執的戲碼根本沒有出現),爸爸甚至說:「孩子信什麼,我們也跟著信......」,教會弟兄說:十幾年來從來沒有聽他這樣講過,沒有揍我就不錯了。這當然不能嘴巴說了算,所以當下就請教會的戴傳道用台語一句一句帶著兩位老人家禱告。感謝讚美主的恩典,下週三我們要去家庭感恩禮拜,順便移除偶像,也謝謝這過程代禱的牧者和弟兄姊妹,哈利路亞!榮耀歸神!

這是禱告的影片,看一遍感動一遍~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0665.jpg

丘老師母的家屬、諸位牧長、弟兄姊妹,以及所有與會的親友,平安:

感謝素欣牧師邀請我來參與追思禮拜。我想家屬邀請我,有一個原因是因為永和關懷中心是師母生前最後一個教會,她在健康無虞的時候,每個聖餐主日也會與永和的肢體來到三峽復興堂一起領聖餐,身為復興堂的教牧人員,能參與其中甚感榮幸。

 

但現在,我更願意以被丘老師母疼愛與照顧的晚輩的身分來與大家分享。當素欣牧師一直感謝我們教會對於老師母的服事時,我總是以「丘家對我們衛家有恩」來回應。家父衛立行牧師與丘國棟老牧師是香港信義神學院的同學,丘牧師比家父更早到台灣來服事,在那個隨便就會被人扣上「共產黨同路人」帽子的年代,是丘老牧師以個人信譽擔保家父的。

 

我也記得童年時,家父帶著我去內湖思恩堂拜訪丘老牧師夫婦,師母總是熱心的招待我們。而我們與丘家的關係,因著靈光牧師接續家父在救恩堂的牧職而延續下去,家父多次提及丘家兄姐們相繼獻身牧職,也成了日後我承擔牧職的美好榜樣。

 

丘衛兩家的友誼並沒有因為老人家相繼退休而中止,因為他們退休之後變成了對門的鄰居,丘老牧師先離世而去,追思禮拜正是由救恩堂承辦,當時我才剛成為救恩堂的實習傳道;後來搬離教牧宿舍,偶爾回家跟父母吃飯,還是常常吃到丘老師母熬煮的湯,原來老人家總是不忘對門的老鄰居、老朋友。總是樂於與大家分享,這~就是我記憶中的丘老師母。

 

感謝主的恩典,後來復興堂承接了永和佈道所的事工,丘老師母竟然成為了會友,坐在台下聽我這個從小長大的孩子講道。及至今日,我們可以一起歡送她老人家榮歸天國,真的是難以言喻的一種感動。

 

當丘老師母因病住院時,我有前去探視,正好兩位丘姐都在(她們也是從小看我長大的),從言談之中,我知道他們都做足了心理準備,知道上帝接媽媽回家的時候近了,但是當這一天來臨的時候,我們還是有萬般的不捨。畢竟,老人家與我們相處了五、六十年,最小的兒孫輩也有十幾、二十年,老人家的體貼與親切、慈祥與和藹,大家都有深刻的感受;現在少了她的噓寒問暖,使得我們的生活似乎少了一塊;以前三不五時去到永和去看看媽媽、奶奶,但現在那種凝聚的感覺也缺了一角。

 

但感謝主,基督徒有永恆的盼望,套一句我們的玩笑話,老師母上去跟上帝喝咖啡了,也上去跟老牧師、老朋友見面了。這些年來,包括我的母親、父親,看我長大的長老、弟兄姊妹們相繼離世,心中也有許多不捨和思念,但是想到老人家們可以離開地上的紛擾、放下身體的老病,與天父和老友們在雲中見,這真的是好得無比的。我們也感謝主的恩典,老師母是健康長壽、兒孫滿堂,地上的福樂一點也沒有少,到最後的日子也沒有經過太多的痛苦就被主接走,這是何等的有福。

 

最後,身為晚輩的我,不敢用勉勵這個字眼,只想與丘家的兄姐們彼此激勵,當記得我們父母在信仰上給予我們的教誨與榜樣,繼續用這種堅持來引導與教育我們的下一代。在此也鼓勵丘老師母孫輩的孩子們,當記得奶奶的體貼與良善,記得老人家的每個祝福和叮嚀,延續丘家美好的家風與精神,最後願以約書亞最為人熟知的一句話來彼此勸勉:「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

 

願聖靈親自安慰每位家屬及在座的每個人。阿們!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553785.8F3135AF9C0FDB8B2C5F77745F2BC556.19033108.jpg

繼一月舉辦了保齡球大賽之後,今天我們舉辦了桌球比賽,這個比賽的好處是不用去外面找場地,也不用另外花費,所以報名非常踴躍。

 

 

16553785.74A3426EEF8903D6FD7CA0E1AF0506C6.19033106.jpg

但沒想到趣味競賽比正式比賽還要受歡迎,由於報名的人數太多,兩個半小時還沒有打完所有比賽,所以一些組別的決賽就改日再戰了!

16553785.F4911309E7C63F888F069C41FD829448.19033108.jpg

趣味競賽的冠軍是鶯歌關懷中心的小朋友。

16553785.F602DCAE95C5AFDAFADE9C2EE3A22AE8.19033108.jpg

這是趣味競賽的亞軍。

16553785.B3DC51DE22993E31914937E7B7A519DF.19033108.jpg

16553785.1FAC9D0AF506A41E716566202FFB41AC.19033108.jpg

男雙AB組的冠軍,感謝我的搭檔讓我有機會被頒獎,報名者中最高齡者,果然是寶刀未老啊~

下次還有男單、女單、女雙和混雙的決賽,敬請期待喔~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1573.JPG

昨天跟一個別的教會的年輕人提起了聖灰日,他壓根不知道這是什麼東東,不過後來孤狗告訴他答案了。他的反應我一點也不意外,因為即使是在信義會活了半百的我,也是到了神學院的時候,才慢慢對於節期有更多的認識,而昨天還是我生平第一次主持聖灰日的崇拜呢!正因為是第一次,光是預備「聖灰」就必須作一些實驗,經過昨天的驗證,我告訴自己一件事:今年一定要好好的收集棕樹枝XD。

至於心得,就偷懶地節錄昨天自己的講章了

的確,隨著時代的進步,有些信仰中美好的東西已經被拋棄了,但越是這種時候,傳統的儀式反而顯出來它的價值,就是因為時代在改變,所以信仰只變成生命中的點綴,甚至是可有可無、隨時可以取捨的嗎?藉著傳統儀式的舉行,提醒我們:信仰和生活是一體的,不能分割的,不能放棄的,否則我們如何稱自己是基督徒呢?

 

聖灰日是預苦期的第一天,宣告了這四十天的日子,我們必須面對幾件事情。

  • 記得我們是罪人,我們是上帝的仇敵。.......,使得我們謙卑,使得我們知道自己需要基督的恩典。
  • 記得我們是出於塵土,有一天會歸回塵土。......放下對世界的依戀......指望在於天上永恆的國度。
  • 記得上帝要我們愛鄰舍。當我們學習放下自己的慾望時,我們轉眼看到四週鄰舍的需要......。

預苦期從今天開始,雖然會經歷一些幽暗的低谷,可能在禁食與悔罪之中覺得難以承受,但別忘了黎明之前總是最黑暗的,但預苦期的每一天也代表著我們離耶穌的復活更靠近一步了......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09/29

第七次.jpg

2015年,時隔四年第七次踏上清邁的土地,大谷地仍然像以前一樣的生氣盎然,恩惠學校的學生每學期超過八百人,主恩之家收容人數約六十人,幾年前短宣隊來訪時,那塊預定買下來的土地,已經開始建造新會堂;不變的是李牧師的執著與李師母的熱情,還有漸漸長大的孩子。由於這次短宣隊,使得多年來的事工可以再次延續,真是好的無比。值得一提的是,恩惠學校獲得政府批准立案,成為泰北山區少數政府承認的中文學校之一。

第八次.jpg

2016年,第八次來到大谷地,新堂的建設已經趨近完工,李牧師夫婦極力邀請我和方哥出席獻堂典禮,恩惠學校的學生每學期已超過九百人。李牧師告訴我,等到會堂建設完畢,計畫拆掉舊的會堂,繼續蓋新的高中樓,他就是這樣停不下來。這次短宣隊又有新的突破,辭修高中的志工隊參與了團隊,也是我們第一次進到泰文學校去服務,未來短宣隊不只可以來傳福音,也可以作海外志工服務。無論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可以參加我們的短期服務隊。

第九次.jpg

2016年四月16日,第九次來到大谷地,這次沒有帶隊,跟我一起來的是方哥,主要是來參加大谷地的獻堂感恩禮拜,十年來,我們看到了大谷地教會、恩惠學校和主恩之家的成長與茁壯,也很高興他們有了新的會堂,也珍惜十年來的同工情誼。

在獻堂的同時,舊堂改建為高中大樓的破土也跟著舉行了,意味著將來恩惠學校的服務要延伸到高中。然而,我們不得不正視一個問題,就是這些在山區的青年、大谷地的信徒們,有朝一日要進到城裡工作,但從這十年的觀察發現,這些進城的青年人,漸漸地沒有了教會生活。我多次與李牧師討論這個問題,所以藉著這次獻堂,我再次向李牧師夫婦傳達在清邁市開拓的迫切性,就這樣我們定下來先建立小組的共識。

李牧師夫婦一向是行動派的人,就在今年的六月起,開始在清邁市的善甘品地區(此時華人聚集工作的區塊)開始了第一個小組聚會。就像在山區的熱情一樣,弟兄姊妹每週開始忠心的一起聚會。

第十次.jpg

2016年九月,第十次到清邁,也是今年第三次來到這裡,同行的有復興堂的同工,還有友會的兩位教牧同工及本堂的宣教執事。主要目的就是探訪清邁善甘品的小組,在這個聚會中讓我們欣慰的是,成員不只來自大谷地,而是來自山區各個教會,他們非常期待在城市中能有一個教會,就像他們在山區一樣,給予他們關懷陪伴、生命建造的教會。

過去十年,有幸參與大谷地教會的建造,新的十年又將開始,上帝帶領我們看見城市的需要,這不但可以延續過去十年在山區經營的果實,更能夠將福音的工作向市區發展。相信過去你曾經被大谷地教會感動,如今希望聖靈以相同的感動來支持清邁市的宣教工作。

之後,我們會繼續傳遞城市開拓的異象,分享事工的進度與需要,十年之間我就在思考中小型教會的宣教模式,新的十年,我們也期待結合中小型教會的力量,在海外開拓新的教會,形塑中小型教會的宣教典範。歡迎您的加入。

你的同工  行光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jpg

讓我說一個十年的故事,會有點長,因為十年本來就不短......

2006年,當時任職台北救恩堂的宣教部主席,但實際上一次海外宣教的經驗都沒有,因著職責所在,我參加了台灣信義會台北區會主辦的「舉目忘田」泰北訪宣隊,「訪宣」~顧名思義,就是訪問的部份更多些,當時有三個堂會的四位牧者同工參訪了位於清邁山區的四間教會,包括大谷地、猛納、景乃和邊隆。由於是第一次去到泰北,加上身上的歷史魂發作,心中頗為感動,當下就跟大谷地的李牧師說:我明年還會再來。但李牧師給我的卻是「未置可否」的表情,我想有這樣的表情也不意外,因為多少年來,有多少的短宣隊,會用同樣的感動對他們說:我還會再來,但是會再來的,究竟有多少呢?

 

第二次.jpg

2007年,我的承諾沒有跳票,帶著幾個台北救恩堂的肢體與陽明山錫安堂的方哥(日後成為泰北宣教的最佳夥伴)再次來到泰北,坦白說,我們的經驗並不豐富,但卻有著服務的熱忱,接下去的數年,這些第一代的短宣隊成員仍然奉獻金錢,捐獻物資,並認養孤兒。離開時,我再度對李牧師說:「我明年還會再來」。此時,他沒有「未置可否」的表情了,卻是客氣的跟我說:「老師,為我們禱告就好,每年來太麻煩你們了」。李牧師一直是個低調客氣的人,但他已經開始相信,我說會再來,不是隨口說說、是認真的......

 

第三次.jpg

2008年,我們第三次到了大谷地,這次我們比之前更有準備了,我們找來了台灣專業的幼教老師來給恩惠學校的老師在職訓練,這個短宣隊的組合除了台北救恩堂的肢體外,也加入了陽明山錫安堂的年輕生力軍(現在這兩個人都已經結婚生子了......)。離開時,我還沒有說話的時候,李牧師已經開口對我說:我們明年見。是阿,明年見,因為對我來說,他已經不再只是泰北教會的一個牧者,他已經是我在異域的異姓兄弟了......。

 

第四次.jpg

2009年,第四次到了大谷地,我們的成員也是五花八門的,方哥和我已經第四次連袂來了,此時又進神學院讀書的我,帶著神學院的同窗好友一起來這裡看看,還有那個時候還在國中叛逆期的怪怪美少女,在母堂一直很支持我的傅姊,也第二來到這塊土地。這裡越來越不一樣了,因為恩惠學校的孩子越來越多,校舍也一棟一棟的建立起來,唯一不變的是李牧師夫婦的堅持,2006年來的時候的幾間教會,有的傳道人離開了,有的肢體軟弱了,但他們卻一直在這個崗位上忠心地服事著......

 

第五次.jpg

2010年第五次短宣隊,是歷來陣容最整齊的短宣隊,信神十位同學的華麗陣容,把恩惠學校六百多個學生都搞定了,以前在板橋救恩堂的雅惠姊妹,則是第三度跟我來到這裡,也變成了李師母的好姐妹。有趣的是,淑女現在也來到三峽復興堂一起服事,信神的這批同學,現在都在台灣各角落擔任牧職了,這些人也是我最期待將來在城市開拓裡,可以一起來同工的一群人,嘿~你們看到了沒?另外,這一年四度跟我同工的方哥,因著教會服事的一些調整,未能同行,這也是操練我一個人領隊的時刻......當年短宣結束之後,我也面臨了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離開救恩堂的體系,來到了三峽復興堂繼續服事。

 

第六次.jpg

2011年,我在復興堂的服事已經漸漸穩定,第六次短宣隊得以成行,這次短宣隊的成員是以新竹雅歌靈糧堂、竹南尖山神召會的青少年為主,這是歷來最年輕的短宣隊,他們雖然經驗不多,但是有著年輕孩子的熱清與衝勁,幾天下來,除了兩邊的孩子都建立起友誼,他們和主恩之家的孩子們也是相處融洽,不知道現在這些孩子,是否還記得當年的感動?是否願意繼續延續這份熱情呢?......在2011年的短宣隊結束後,我因為事奉角色和重心的轉變,必須把焦點放在三峽復興堂的社會關懷的工作上,連續六年的泰北短宣,不得不暫停下來,但我始終相信,這只是一個過度,我心中沒有或忘宣教的夢想與感動。

(待續)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事筆記】2014將臨期泰澤禱告會

 

馬丁路德說:「因為我很忙碌,所以我花更多的時間禱告.......」;現代人說:「因為我太忙碌,所以我沒有時間禱告......」。有多少時間,我們沒有停下腳步安靜等候上帝了呢?

 

我們刻板的印象中,青少年就是活潑好動,就是喜歡用熱情的方式敬拜讚美上帝,但今天禱告會裡,在長達七分鐘的靜默當中,所有會眾都完全沈靜下來,與主相遇、安靜聆聽。

 

我們真的沒有時間參加禱告會嗎?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安靜等候嗎?過快的生活節奏,讓我們無法停下來數算主恩;忙碌的生活方式,讓我們不能耐性等候;「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是將臨期時,上帝對我們再次的呼籲......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歷屆泰北短宣隊

再次組隊去泰北服事是我多年以來的夢想和祈禱,這次在主任牧師的支持下,再一次開始籌組明年二月的泰北短宣隊。

第二次

在規劃明年行程的時候,自然會翻找歷年短宣隊的照片,從2006年起到2011年我連續參加六年的泰北短宣,從起初的門外漢到了「略懂」泰北的地步。

第三次

回想起每個短宣隊都各具特色,有的是以前台北、板橋救恩堂的會友,有的是友會錫安堂的會友,也有神學院的同學及他們所帶的青年學生們。每一隊都有不同的優點和特色,每一隊的服事都讓我印象深刻。他們有的人連續跟我去了好幾次,有些人雖然只參加過一次,但是他們對於泰北的奉獻和代禱,卻從來不曾少過。

第四次

說起泰北短宣,自然不能不提前四年一起出入的夥伴方哥,有了他這個屬靈「長輩」鎮守,服事起來好像比較心安......誰知道今年七月方哥自己去泰北時,我才知道原來向來都是他倚靠我比較多......不論誰倚靠誰,我們算是忘年之交的好同工吧.......(方哥抱歉,把你寫得很老......哈哈)

第五次

除了方哥以外,最重要的人物就是大谷地教會的李天壽牧師夫婦,第一年去泰北我承諾再回去的時候,李牧師客氣的說:禱告就好......第二年再去的時候,他說:謝謝你們來,但實在是花費太高了......直到第三次,他才願意說:明年再來阿(我想有幾個原因,一個是短宣隊常常出於感動就做出承諾,但後來卻不了了之;一個是他們真的對我們這樣飄洋過海過意不去)。這些年來,他們真的是最好的異國兄弟,雖然相處的時間並不多,但那同心服事的情誼,是很難用三言兩語可以訴說的.......幸虧拜網路之賜,現在可以常在facebook交換訊息,當然最多的訊息就是:衛老師,什麼時候再來大谷地呢?

第六次  

其實我真的很想再去泰北,但也明白必須順服教會的異象和方向,而復興堂本來就是宣教的教會,前進泰北是遲早的事......。如今,上帝的時候到了,我要第七次前進泰北了,這次誰要與我同行呢?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事筆記】北大小組的第一個種子(就任四周年感言)  

 

算算日子,今天是我到三峽復興堂就任滿四年的日子,也是慶陽回到馬來西亞的日子,之前就說要寫一篇文「記念」我這位親愛的弟兄的,那麼今天就一併寫寫心得吧!

 

2010年8月1日是我正式到職日,到職不久就開始兼任學生區的輔導。有一天,念慈告訴我FACEBOOK有位大學生「慶陽陽」是北大的馬來西亞僑生,曾經來過復興堂,但現在沒有來了。馬來西亞是我母親的故鄉,所以對於這個素昧平生的大學生,有一種人不親土親的感覺,當天晚上我就要求他加我為好友,然後跟他自我介紹~這是我們的初相識。

 

我之所以稱慶陽為種子而不是果子,那是因為他來復興堂之前就已經是基督徒了,但是如果沒有慶陽,也不會有現在的北大小組,如果耶穌要大家記念馬利亞為他所做的事情,那麼現在和未來的北大小組成員,都應該要記念慶陽為北大小組所做的一切。

 

慶陽後來參加了崇拜,參加了學生區的迎新,就這樣我們開始了北大小組的開拓工作,一開始場地不好找,都是慶陽在張羅的,人數不算多,也都是慶陽在拉人的,後來他更邀請了許多的僑生來到教會為北大學生預備的迎新,這是對慶陽的第二個認識,他的熱誠和熱心深深地影響了許多的學生,一直到如今,每年都有許多北大學生成為我們課輔班的老師。

 

2011年的五營,我們對慶陽有了第三階段的認識,當時他被我們邀請擔任小隊輔,第一天就撞破他的眼角,還去縫了好幾針.......,往後的幾天營會,慶陽忠心的服事著第五營、服事著他的小組員。在此同時,我們看到慶陽對於他的祖國~馬來西亞的熱愛,看到他對於政治的熱衷,我們一度笑著說,你已經當了馬來西亞總理,別忘了復興堂曾經栽培過你阿.......

 

與其說我們栽培慶陽,不如說是慶陽一直忠心的委身在復興堂,並且最終以大學生的身分成為復興堂最年輕的執事......有一度,我們因著慶陽畢業後要留在臺灣繼續發展他的事業而開心,但最後的結果還是他必須回到馬來西亞工作,對於他的離開自然有著許多不捨,但誰又知道將來我們也可能會繼續同心服事,我一直認為我們必須開展我們屬靈的視野,或許將來我們可以會有馬來西亞復興堂、緬甸復興堂、印尼復興堂、.......。有些人覺得僑生工作辛苦而且投資報酬率不高,但我從來不這樣想,若一個學生在這幾年復興堂服事中,可以傳承一些復興堂的DNA,將來他到哪個地方、哪個教會,都可以成為祝福~為榮耀上帝而活、為自己的價值而活、為鄰舍的興盛而活。

 

看看慶陽是如此,我又何嘗不是,這四年來復興堂「多元」的服事,使我的屬靈視野更加開闊,我們不僅是會友的牧者,更是許多不信主的人的好朋友。感謝主讓我在這裡服事,感謝上帝為我預備這麼多好的夥伴~在這裡,有老有少,我們一起攜手向前......願主祝福慶陽的腳步,願主祝福復興堂的每個肢體~有你們真好!

 

最後用摩西的詩共勉~主阿,願你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我們手所做的工,願你堅立(詩90:17)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事報告】2014年青少年五營+禱告見證會 【服事報告】2014年青少年五營+禱告見證會

每年七月的第一週是五營舉辦的日子,今年已經是第八屆了,我應該完整參加過六屆吧?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復興堂參加的孩子們,主要以尚未受洗的為主,所以十二個人全部都參加一營(一方面也是好掌握啦~因為營長是我本人麻......)

【服事報告】2014年青少年五營+禱告見證會  

這次新任監督也來到五營分享信息,在嘉義高鐵站與麻豆真理大學接送監督的過程中,跟監督談起五營這幾年舉辦的情形,以及為台灣信義會帶來的祝福,看看現在五營的青年同工們,相信十年二十年後必然有人成為台灣信義會的教牧和領袖。

【服事報告】2014年青少年五營+禱告見證會 【服事報告】2014年青少年五營+禱告見證會  

也因為五營回來幾乎都是七月第一週的禮拜五,所以這些參加五營回來的孩子們都上台分享了他們的見證。

【服事報告】2014年青少年五營+禱告見證會  

孩子們的見證是多麼的深刻和感人,連大家視為鐵漢的牧師都留下來英雄淚(其實我也是默默含淚),很少看過牧師如此情緒激動講話,禱告會的最後牧師再次問大家:你願意一生跟隨耶穌的人,到前面來,教牧同工要為你們祝福禱告。

結果每個孩子都上前來要獻身給上帝,我們一一為他們按手,因為我們相信復興堂的未來也將交在他們的手上,我想起聖經的話「他從灰塵裡擡舉貧寒人,從糞堆中提拔窮乏人,使他們與王子同坐,就是與本國的王子同坐。」(詩113:7-8)上帝正在對這批孩子們做這樣的事!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事筆記】復興堂到任滿三年~操練和責任感  

今天是八月一日,2010年的八月一日,經過四個月休息的我(這四個月上帝藉著信神來供應我......像是烏鴉叼餅和肉)正式在三峽復興堂就任。時光飛逝,三年就這樣過去了,想起當初竟然有人說我待不到半年就不禁莞爾......

 

昨天週三同工會,家賢長老問我一個問題,問我為和可以持續寫信徒箴言而不間斷(復興堂我每週寫一次,以前我曾經是每天都寫的.......)。我想了想,答案就只有兩個,一是操練,寫日記的操練是國中就開始養成的,那時只是為了聯考要考作文,但後來專科時代我還真的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雖然有時候根本就是一本流水帳,但我還是堅持地去完成它,漸漸地就操練成了習慣,甚至強迫症的去完成它。

 

第二個答案是責任感,在以前的教會寫了很長的一段靈修心得,為的是讓弟兄姊妹閱讀的,現代社會很忙碌,很多人都說自己沒有時間讀經禱告,那好吧!我先以身作則示範給大家看,另外也是為了幫助一些在讀經上比較有困難的肢體,可以比較快地了解和吸收其中的意思。就是因為這樣的責任驅使我每天去完成它。

 

但這跟在復興堂就任三年有什麼關係呢?還是有關係的,因為過去近二十年的傳道生涯操練,都變成了我現在服事的資本;也因為對於上帝呼召的責任感,才能使我在一些負面、艱難的環境中,繼續堅持走在這條道路上.......。想起了這三年,心中還是充滿著感恩,有牧師當初的知遇之恩,有傳道同工們的彼此同心,還有行政同工的鼎力襄助,我又夫復何求?這三年社會關懷部的工作穩定成長,但鶯歌的開拓卻是仍待重整起飛,就在此時上帝預備了長老來協同支持,希望明年寫四周年網誌時,鶯歌關懷中心可以成長到被稱為「鶯歌復興堂」的規模......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事報告】關於「神兵奇航」  

看到參加兒童營的同工們從昨天開始就在臉書上回饋著,我不得不回想一下來到復興堂參加的這幾次兒童夏令營。2010年我剛轉到復興堂服事,那一年兒童營是在陽明山舉辦,我只是和牧師一起去探望營會的新來教師......

2011年的兒童營是我第一次參與,當年有同工把營會命名為「神鬼奇航」,我神來一筆的建議應該命名為「神兵奇航」......後來就定調成為復興堂兒童營的名稱了。那一年我是活動組的負責人,大地遊戲、闖關遊戲都是我設計、甚至是我主持,那時的小隊輔就是現在學生區小屁孩口中的老屁股們。當年的還有一個神來一筆就是那個室內營火了......,我非常感謝上帝,因為以前在原來的教會就曾經是兒童事工的負責人,後來我們的事工因教會的一些因素而停止了,原來合作的同工們也已經散去了......但在復興堂我又拾回了服事孩童的機會。

2012年教會學生區的同工漸漸成熟了,秉持著「做中學、學中做」的精神,我們提拔了國中生成為小隊輔,原本的小隊輔開始承接活動組的工作,雖然很多的時間還是我在後面監督策劃,但是執行的部份我已經可以漸漸放手了,而兒童營參加的人數也邁入了一百大關......

今年,其實我們放得更多了,要知道放手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某些程度得要忍受你們的不成熟,也因此我在營會中不免在學生同工面前發飆,不免在一些重要的時刻裡必須接手......,但大家的努力我都在看在眼裡,要這些平常就被我們叨叨唸唸的國高中生,去帶那些難以掌控的小孩子本來就不容易,但是你們都竭盡了全力,甚至有些人在孩子不在場的時候情緒崩潰的嚎啕大哭......;活動組的老屁股也是,平常已經聽慣我們命令的老屁股們,在缺少我們直接命令時,花了許多的時間整合彼此的意見,生出來自己也覺得不成熟的產品,又在這過程中發現團隊的問題......這其實都是我所能預期的,我的不幫忙其實就是一種幫忙了......

我也要感謝友會來支援的一個同工,經驗豐富地她帶給我們的團隊很大的幫助和刺激,也協助大家從客觀的角度來檢視自己,讓我們可以累積更多的知識和經驗。更感謝全能的上帝,儘管颱風來勢洶洶,我們還是幾乎完成了全部的活動(只取消了最後一天下午的郊遊),惟願這些孩子們留在心中的不只是愉快的回憶,而是能領受深埋在他們心中的福音種子......

最後,讓我們期待明年~肯定把營會辦的更好(謎之聲:這樣光哥就可以去安息了......)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事報告】關於五營  

這是台灣信義會第七屆的青少年五營的大合照,今年第一次來到了台南的真理大學麻豆校區舉辦,七屆的營會從原本的三營到了現在的五營,人數也持續穩定地維持在每次超過500人。而我除了其中幾屆因故未能與會外,其他時間都有幸躬逢其盛......

 

 

【服事報告】關於五營  

復興堂這次參加的人比往年少一些,因為有些人已經參加過五營了,有些人升上了大學,也有些人因著不同的因素無法參加。

 

 

【服事報告】關於五營 【服事報告】關於五營  

這次我擔任二營的營長,邀請講員是營長的主要工作之一。我特別邀請了以前在浸神修課時認識的獻堂和家齊一起擔任分堂的講員,十多年前新生訓練中結識的兩人,現在已經是王牧師和李牧師了。透過這次的服事,回憶前我們相識的日子,也相信上帝總是有美好的安排,未來也許還能有更多合作的機會......

 

 

【服事報告】關於五營

這次五營的敬拜讚美,每個負責教會的帶領都看得出成長與進步。獻堂和家齊在看過我們的青少年營會後,也是非常肯定總會如此重視青少年營會的用心,並且大力讚揚台灣信義會青少年的表現。「聖靈之夜」是五營中最重要的聚會之一,在聚會中有許多年輕人因著聖靈的工作認罪和哭泣,在牧者呼召願意獻身的孩子們上台時,有許許多多的學員湧上台來接受禱告。有一個小隊輔在我按手禱告後,緊緊擁抱著我大哭......我很期待幾年後,這個大哭的大學生可以成為五營重要的同工,甚至是傳道人......事實上,這一屆就有不只一個實習傳道表示他們曾經也是五營的隊輔和學員,幾年的耕耘總算有了收穫......都是上帝的恩典。

 

【服事報告】關於五營 【服事報告】關於五營  

復興堂的孩子們也有好多人跑上來接受禱告,我不曉得他們對「獻身」的體會和認知有多少,但是願意鼓起勇氣上台來被禱告已經表達了他們的決心。其中最讓我驚訝的卻是佑民,因為當天我在台上看到他毫不猶豫地第一時間跑上台來接受禱告,在見證時間時又再一次跑上來做見證......。回到教會禱告會的見證會中,至少有很多人表達願意一生被上帝使用,身為教會牧者的我是既感動也期待。

復興堂創立的傳愛課輔班經過這些年的努力,算是有了小小的成果,回憶三年前初來復興堂之時,課輔班孩子畢業後參加學生區的比例並不高,後來,我們有了國中課輔班,而且我們堅持讓國中課輔班的孩子參加學生區,這樣的堅持讓學生區漸漸成長茁壯了。我想,就像總會教育委員會的牧者們堅持辦五營一樣 ,復興堂的學生區也會因為大家的堅持看到開花結果的一天。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事筆記】同著我去的,還有這六位弟兄(使徒行傳11:12)  

 

鶯歌小組開始聚會三次,我們終於盼到了鶯歌關懷中心的固定成員~秀麗來到我們當中。這些年來她和她的先生、孩子始終穩定地參加鶯歌關懷中心的主日崇拜,不管是只有五個人,還是到了現在的稍具雛形,真的可謂不離不棄。

今天小組聚會時,大家都分享了自己來到關懷中心的心路歷程,家賢長老、峻珊姊妹因著聖靈感動而選擇來到鶯歌支援;相對的,一直堅持的秀麗和怡伶則是更為難得(當然還有今天同時在帶領隆恩小組的忠明弟兄)。近來,我們漸漸看到了鶯歌關懷中心有些變化,兒童活力派穩定了、鶯歌小組成立了、社區課程開始了......幾乎每週都有新面孔出現在教會裡面。

今天小組討論的經文是使徒行傳11:1~18,第12節後段:「同著我去的,還有這六位弟兄」是這段經文較不被注意到的一小節經文。但今天小組分享時上帝卻帶領我把眼光注視到這節經文。彼得和六位弟兄成為哥尼流一家蒙恩的見證人,相信同著我去鶯歌開拓的這一小群人,未來將見證上帝在鶯歌這塊土地所要成就的事......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服事筆記】我還有夢~全職邁入十八年  

1996年四月一日我從台北救恩堂開始我的實習傳道生涯,從1996到2013已經是第十八個年頭了,若按一般職場生涯規劃來看,再兩年或許也可以退休了。當然,這是玩笑話,因為昨天的一件小事故,我就知道上帝還沒有要我休息、或者找我上去喝咖啡的意思。

今年也是我進入三峽復興堂服事的第三年,其中大部份的時間都在擔任「社會關懷服務部」主任(有半年由另外一位現已離職的同工擔任)。這個工作既充滿挑戰卻又常有驚喜,去年我們底我和同工們一起辦了一場成功的「園遊會暨音樂會」(前兩屆不過是試金石,這屆才算真的發揚光大了......),也為傳愛課輔班努力地掙得了台新銀行的50萬補助,讓孩子們有了現在五樓的這些教室與空間。

我的牧師也很支持我,除了在三年前的知遇之恩外,今年為我們的部門增加了兩個得力助手(當然一方面希望我能有更多的時間去鶯歌開拓......),本來以為多了兩個同工以後,工作應該可以輕省一些,至少我可以有多些時間關注在鶯歌的工作上。但是顯然天上的老闆並不這樣想,最近我們社會關懷服務部又接了許多原本沒有的事情。又是外面的社團、社區大學來辦活動、借場地,又有許多民間機構來贊助課輔班辦活動,讓我們忙得不可開交、不亦樂乎。當然,課輔班的正常運作仍舊是不可少的。

【服事筆記】我還有夢~全職邁入十八年  

忙碌歸忙碌,鶯歌關懷中心的工作自然也不能少,尤其是今年我們教會特別指派了長老和重要同工進駐到鶯歌來與我們一起同工。昨天母堂的肢體和關懷中心的同工們一起在鶯歌街頭用音樂、發復活蛋與單張的方式佈道。就在敬拜團帶領敬拜的時候,遠處就傳來了鞭炮和鑼鼓的聲音~一個陣頭浩浩蕩蕩地從遠處走了過來。就停在我們關懷中心的門口,我們的同工也發給他們單張、復活蛋,他們也用掌聲來回敬我們的表演。但是私底下,卻好像一場屬靈爭戰正在拉扯中,我看著陣中那些敲鑼打鼓的年輕人,又看著我們教會的年輕學子,年輕的臉上散發著不同的氣息,什麼是真平安?答案不言自明。但那些人也是耶穌所愛的阿......

就在聚會結束收拾的時候,我的腦袋突然被重重地打了一下,原來是三樓的紗窗掉了下來,不偏不倚的打在我的腦門上。我馬上捂住了我的頭,沒有摸到濕濕的~我想:還好,沒有流血、不用縫。同工們緊張地問我說:教師,你沒事吧?我除了有點小暈、頭上有三條痕跡外都沒事。當下我就知道,那是上帝的恩典,若是力道、方向差了那麼一點,或許我就要直接送醫院了......上帝,顯然還沒有要我休息的意思!

十七年了或多或少會疲、會乏,但卻又看到更多的事情等待我們去努力。隨著課輔班的名聲越來越彰顯,外界對我們的監督和評價是越來越高,我們自然必須誠實和完整地去呈現我們所做的一切。社區工作的開展我們才是剛起步,要如何把這些人跟教會結合在一起,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鶯歌關懷中心更是一個亟待努力開發的地方.....。除了復興堂本身的事工外,那宣教的夢也始終沒有停過,2006~2011年連續去了六年泰北,最近兩年暫時停了下來,他們常常藉著臉書和email傳遞思念的訊息,我又何嘗不想念在遠方如同家人般的大谷地教會牧師、師母與孩子們呢?上個月初,家父以母親的名字為名,開始了在香港九龍的華語崇拜,對於彼岸福音事工的關懷我亦始終沒有或忘過......

十多年了,舊時的一些人物、故事似乎已經離我漸行漸遠,許多事情我已經不想評價、不想回覆,甚至不想記起(當然很感激一些偶爾給我回應的人.....)。我要感謝這三年來復興堂的同工和弟兄姊妹的支持與鼓勵,跟你們同工是一件愉快的事,未來我們還必須一起努力打拼。另外,我要感謝那些民間友人,這些散佈在友會的牧者同工、弟兄姊妹,你們常能提供一些不同角度的看法和安慰,使我走這條路不孤單......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