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大事記 (11)
- Apr 01 Tue 2025 20:38
【大事記】全職邁向三十年
- Mar 18 Tue 2025 23:05
【大事記】飛蚊症
3/18週三晚上有事前往三峽,感覺左眼有個陰影
3/19週四早上發現陰影未退
3/19週四晚上雙和眼科確診。視網膜沒有破洞,非病理性因素,就是退化。
- Mar 15 Sat 2025 15:31
【大事記】老大入伍與懇親
2025年3月07日:老大入伍
2025年3月15日:營區懇親
- Feb 06 Thu 2025 23:00
【2025牧家退修會】
沒別的,只想留一些紀錄。
本來都跟別人說,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個退修會,事實上,還是PK時就有參加過了啦。但這真的是成為傳道人的第一次,以前那麼多次都有各種原因沒有參加,有一種原因是某人不想參加,連帶的我們也決定不參加;有一種原因是我黑掉的時候,哈哈!這就不用贅述了。第三個原因似乎是疫情而取消。這一次就不再放棄這個權利了。
兩個孩子可以陪我參加很滿足,但也會盼望全家可以出席。最近自我形象恢復的不錯,也在席間跟不少人有互動,第二天也很快樂的去義大世界玩樂,這也是我第一次來這裡,只是很多精彩的遊樂設施已經不敢玩了。
三天兩夜很充實,特別是接著未完成農曆新年家庭旅遊後面,算是補足了一些小小遺憾吧!
- Nov 24 Sun 2024 18:56
【大事記】兩個第一次
這個禮拜上帝在林口真理堂成就了兩件大事。一是CBMC(國際基督徒工商人員協會)林口聚會點在週一晚上第一次聚會,二是緬生週五團契開始了。
教會有兩位熱心的弟兄是CBMC的會員,每週都前往台北的分會聚會,但他們更期待自己居住的林口地區成立聚會點,就在一段時間的禱告和等待之後,終於在林口真理堂開始了第一次聚會。此外,我們關心緬甸學生也有一年的時間,有些學生會參與友堂的主日崇拜,但有更多的學生可能因為打工的緣故,沒有辦法穩定的參加主日,所以在各堂會牧長同工的積極協調之後,終於也有了第一次聚會。
感謝主,以上兩個聚會都經過了一陣子的等待,卻沒想到上帝在同一週開展了新的工作。求主繼續保守這兩個聚會都可以有好的發展,可以帶給更多工商人士及僑大學生來自上帝的祝福。也求主使用林口真理堂,可以帶領更多人進到教會、認識耶穌。
- Jun 16 Sun 2024 19:28
【大事記】小比大學畢業
- Jun 07 Fri 2024 10:22
【2024元培同學會】畢業卅三年的相聚
感謝幾位同學的熱心奔走,讓1985年在元培醫專相識的同學們,在畢業後的三十三年可以齊聚一堂。
早在幾個月前,主辦的同學就在群組中發出訊息,也私訊我一定要出席喔!但看到集合時間不禁眉頭一皺,因為禮拜天的中午的聚會,我可能要有任意門才能準時出席。感謝同學們的體貼,為了我們三位擔任全職傳道的同學調整了時間,也感謝教會肢體的體貼,讓我在主日的時候得以飛奔前往現場。
畢業多年,有些同學已經退休,孩子們也逐漸長大,另外有些同學已經先一步離開我們,越是這樣,越讓我們珍惜彼此相聚的機會。回想在學的那六年(學校五年,實習一年),真的有許多數不完的回憶,當然也會有人際之間的衝突(尤其是我這個毒舌曾經傷了不少人......),但是幾十年過去也早已放下當初年少輕狂的無心之過。只祈願同學常保健康並期待下一次的相聚!
關於同學會,還會寫個「番外篇」,是我從基督信仰的角度的回應與見證。
- Jan 28 Sun 2024 15:31
【大事記】林口成人首次突破二十
- Aug 25 Fri 2023 23:55
【紀念日】老大麥子畢業
- Aug 11 Thu 2022 21:42
【生日感言】知天命?瞭神意?
今天早上領袖訓練學校的群組有人跟我說生日快樂,隨即有人問我:今年幾歲。得知我五十三歲之後,有人回說「五十而知天命」,但想起50~51年的那個過程,我一點都不知天命,甚至不時埋怨上帝!如今又過了一年生日,好像才慢慢明瞭上帝在其中的帶領,也才能比較有把握的說:「神的旨意原是好的」!
上帝的旨意原是好的,生日這一天記念祂的三大恩典:
一、新的據點、新的恩典:鶯歌真理堂終於班離了原來的地方,雖然有很多的回憶卻也有蠻多負面的連結,這個新的地方真的禱告得來的,8/21歡迎好朋友來參加感恩禮拜,再把見證說給大家聽,沒空來的就等著看部落格吧!
二、新的遮蓋、新的團隊:禮拜二的同工會,不知道誰起頭提了「遮蓋」兩個字,過往的服事經驗要不是缺乏遮蓋,就是遮蓋有了破洞,所以什麼風雨子彈都是孤單承受,但現在不一樣了,遮蓋我們的不只是牧者,還有許多肢體用禱告托住我們!
三、新的合一、新的成長:這兩年我們家禱告、聚餐,甚至出遊的時間都比以往更多,家庭成員也邁向各自的里程碑,梓蘋的事業歷經疫情的衝擊站穩了腳步,老大參加了總會的麥子訓練學校,老二也要進入大學就讀了,只能說神恩滿滿!
其實要感謝的人事物真的很多,上帝的恩典真的夠用,雖然曾經步履蹣跚,但是有主的扶持就能繼續向前!
- Jul 26 Fri 2013 12:06
【紀念文】學者、牧者、宣教士~紀念普愛民牧師
昨天傍晚三峽下著滂沱大雨,我開車把幾位同工分別送回家,在回教會的路上收到了丁牧師從大陸傳來的訊息:信神路德神學研究所的普愛民牧師(德國籍)過世了。瞬間覺得這場大雨似乎是老天為哀悼普牧師所流的淚......
雖然我只有在信神的早崇拜聽過普牧師講道,也只有在信神的走廊上偶爾跟他點個頭,而且我我再也沒有機會直接受教於他了......,但從facebook眾多牧者、老師和學長姊的回應中,就可以知道他的影響和貢獻有多麼地大。
從小在教會長大的我,對於這些跟我們長相不太一樣的老外並不陌生,記得家父還在牧會時,逢年過節總是不會忘記邀請這些離鄉背井的宣教士來救恩堂共享年夜飯。在經濟並不優渥的年代裡,我和弟弟身上總是穿著宣教士孩子們留下來的衣服(這些可是舶來品喔)
到了神學院修課,這些老外宣教士總是我觀察的對象,我喜歡聽他們講中文,就像我們學英文一樣,中文對他們來說或許比希臘文還要難吧?但是他們卻為了福音的緣故努力地把中文學好,還有些宣教士會說的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
宣教士們還有不同的個性,有位女性宣教士總是溫柔地關懷與聆聽我們,不時邀請我們去到他家吃早餐;有位宣教士平常總是溫文儒雅,課堂上總是說:很好!great!但打起球來卻十足的美式風格;另一位德國宣教士則是打破我對德國佬的印象,因為他實在隨性地可愛,長期從事泰勞福音工作的他,在泰國宣教的時間比在台灣還久......。至於普牧師,我進入神學院就讀那年,他們家正好搬回德國,於是我們只能在神碩開課時看到他的身影、聽到他的分享,然而我們卻常常聽到老師提到普牧師,知道他是著名的路德學者、曾是信神的招牌之一,知道他的身體狀況並不理想......
普牧師終究離開我們到上帝那裏去了,心中難免遺憾和難過,看到我的老師兼好友冠賢頻頻記錄他們互動的過程,我可以稍微體會他的心情;我更喜歡王榮昌牧師說的:解甲歸家,一個基督的戰士打了那美好的仗,回到天家與呼召他的基督同在是好的無比的。
應該提醒自己的是,在解甲歸家前,我們仍舊是一名士兵,我們永遠要知道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或許我沒有辦法像普牧師一樣,一次能扮演好學者、牧師、宣教士三種角色,或許我不是那個領五千兩又賺了五千兩的僕人,但至少我也不該把自己領到的一千兩埋在土裡吧!最後,希望身為「徒孫」的我,還是能謹記並發揚神學院的院訓「不再是我,乃是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