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所以,我們不喪膽。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17. 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
18.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
閱讀這段經文前,先要了解一下保羅寫哥林多後書的目的。當時,哥林多教會受到假師傅滲透,這些人攻擊保羅個人的品格及他作使徒的權柄。由於保羅宣告更改他到哥林多的行程――由兩次短期探訪,轉為一次較長的探訪,敵對他的人便斷言保羅的話不可信。他們又聲稱保羅不是真使徒,並誣衊他把籌集給耶路撒冷信徒的捐輸納入私人的口袋,所以保羅針對自己使徒的身分辯論,本書充滿了保羅個人的情緒及服事見證。
保羅為了福音的緣故遭受不信者的逼迫,遭受假教師的毀謗,如今又受到了哥林多地方信徒的質疑,但是他沒有退卻,也沒有輕言放棄,他宣告說:我們不喪膽。雖然各種攻擊讓他的疲憊、憤怒,甚至是外體毀壞……但他的內心卻因上帝的恩惠和呼召而歷經更新。他也用自身的例子勸勉信徒們,該顧念的是上帝不可見卻永恆的國度,而不是這世界上可見卻短暫的榮耀。就像主日福音題中的經文,希律王為了是保存自己的地位,不惜殺戮兩歲不到的嬰孩,但上帝卻保存了耶穌的性命,讓約瑟把全家帶往埃及避難;義人約瑟蒙上帝的指示,不拋棄沒有過門的妻子馬利亞,當孩子出生時又蒙上帝的指示,顛沛流離的離開家鄉,若從眼見的角度或當時的景況來看,幾乎看不到上帝的祝福,但因著約瑟順服上帝的引導,耶穌的性命得以保存,而上帝救贖的計畫也最終因耶穌受死復活而完成。
我們顧念的又是什麼呢?是這世界可見卻短暫的事物,還是現在不可見卻是永恆的上帝國度呢?值此年終歲首,讓我們學習保羅和約瑟的榜樣,順服在上帝的呼召和引領……即使眼見的環境不如我們預期,即使我們可能沒有撿到鑽石的那種祝福,我們仍相信上帝掌權,我們盼望基督再來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