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pt-15-638.jpg

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警醒」。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倘若可行,便叫那時候過去」。他說:「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耶穌回來,見他們睡著了,就對彼得說:「西門,你睡覺嗎?不能警醒片時嗎?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馬可福音14:34-38)

我們時常以為我們禱告,事情就要照著我們所想的成就,但今天經文之中,耶穌的禱告已經為我們作了最佳的示範,雖然耶穌對於前面的道路憂傷、驚恐,雖然他心裡也想要逃避十字架的苦難,但是他最後仍如此禱告:「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這是禱告的意義,我們可以為許多的事情禱告,但最終不是為了自己的私欲,乃是讓我們可以順服在上帝的旨意裡。

相對於耶穌的禱告,門徒卻是另一種錯誤的示範。他們不僅沒有禱告,連警醒片時的能力都沒有,他們既聽不懂耶穌不斷地明示、暗示自己將要受難,也不能體會自己的老師驚恐、憂虞的心情,自然更敵不過肉體的軟弱,所以在關鍵的時刻,仍然一再沉睡。這是禱告的意義,因為仇敵希望我們沉睡,撒但希望我們鬆懈,禱告使我們警醒於屬靈的爭戰,禱告使我們與耶穌同工。

許多人羨慕某一個非常興盛的教會,卻又帶了妒忌的心情批判別人是成功神學,殊不知那個教會的牧者每天都帶著弟兄姊妹晨禱,週間晚上還有禱告會,週六早上還有以家庭為主的禱告會;但另外一個既羨慕又妒忌別人的小教會,卻停止了許多的禱告與聚會,如此像門徒般沉睡的信徒又怎能期待教會復興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行在光明中 的頭像
    行在光明中

    Walking in the Light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