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經文:撒母耳記上20:12~23
約拿單對大衛說:願耶和華─以色列的神為證。明日約在這時候,或第三日,我探我父親的意思,若向你有好意,我豈不打發人告訴你嗎?我父親若有意害你,我不告訴你使你平平安安地走,願耶和華重重地降罰與我。願耶和華與你同在,如同從前與我父親同在一樣。你要照耶和華的慈愛恩待我,不但我活著的時候免我死亡,就是我死後,耶和華從地上剪除你仇敵的時候,你也永不可向我家絕了恩惠。於是約拿單與大衛家結盟,說:願耶和華藉大衛的仇敵追討背約的罪。約拿單因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就使他再起誓。約拿單對他說:明日是初一,你的座位空設,人必理會你不在那裡。你等三日,就要速速下去,到你從前遇事所藏的地方,在以色磐石那裡等候。我要向磐石旁邊射三箭,如同射箭靶一樣。我要打發童子,說:去把箭找來。我若對童子說:箭在後頭,把箭拿來,你就可以回來;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你必平安無事。我若對童子說:箭在前頭,你就要去,因為是耶和華打發你去的。至於你我今日所說的話,有耶和華在你我中間為證,直到永遠。
電影「投名狀」描述了三個結拜兄弟的故事,他們在義結金蘭時立誓說:「外人亂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兄弟殺我兄弟者,視投名狀,必殺之」。但故事的結局卻是這三個兄弟因著不同的原因反目,因著自己的私欲把對方殺了,想起當初的誓言還真是無比諷刺!
約拿單和大衛這對結拜兄弟卻是完全相反。因為掃羅明明的追殺大衛,所以大衛無法繼續在掃羅周圍侍立,只能倚靠約拿單去探測掃羅的意向。按照一般的道理約拿單是繼承王位的候選人,而大衛卻是上帝選立的下一任君王,所以他們的角色本來就是衝突的,可是這兩人卻發展出堅定的友誼,使他們結下了生死的盟約。在這段經文中,兩次提及了「有耶和華在你我中間為證」(12、23節),他們兩個彼此的承諾並不是建基於人的承諾,而是有上帝在他們作見證。
約拿但和大衛之間的兄弟之愛讓人敬佩,但耶穌對我們的愛卻是比這更多更深。聖經上說:「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做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5:7~8);而這樣的愛同樣有上帝作見證,是祂總是向我們守約施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