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經文:耶利米哀歌3:1~18
我是因耶和華忿怒的杖,遭遇困苦的人。他引導我,使我行在黑暗中,不行在光明裡。他真是終日再三反手攻擊我。他使我的皮肉枯乾;他折斷(或譯:壓傷)我的骨頭。他築壘攻擊我,用苦楚(原文是苦膽)和艱難圍困我。他使我住在幽暗之處,像死了許久的人一樣。他用籬笆圍住我,使我不能出去;他使我的銅鍊沉重。我哀號求救;他使我的禱告不得上達。他用鑿過的石頭擋住我的道;他使我的路彎曲。他向我如熊埋伏,如獅子在隱密處。他使我轉離正路,將我撕碎,使我淒涼。他張弓將我當作箭靶子。他把箭袋中的箭射入我的肺腑。我成了眾民的笑話;他們終日以我為歌曲。他用苦楚充滿我,使我飽用茵蔯。他又用沙石磣斷我的牙,用灰塵將我蒙蔽。你使我遠離平安,我忘記好處。我就說:我的力量衰敗;我在耶和華那裡毫無指望!
耶利米哀歌的第三章,作者把焦點從國家社會轉移到了個人身上。首先,先知認為他自己被上帝責打了:「我是因耶和華忿怒的杖,遭遇困苦的人」(1節);其次,上帝彷彿再也不願意聽禱告了:「我哀號求救;他使我的禱告不得上達」(8節)。
先知跟我們都是同樣性情的人,有時候我們也會認為自己的不幸遭遇是因為上帝的責罰,有時候我們也會覺得上帝已經不聽我們的禱告。雖然事實並不是如此,但是上帝卻容許我們可以這樣向他傾心吐意。耶利米哀歌讓我們看到禱告的另外一個面向,禱告不是跟上帝作例行公事的報告,禱告乃是把自己完全的交託給上帝,包括自己的遭遇和所有的感受,禱告也不是強調內容的正確性,而是建立在跟上帝親密的關係當中。
當然,我們也要回到正確的信仰觀念中。首先,上帝從來不輕易讓苦難發生在人的身上,他幾次透過先知警告以色列百姓悔改,無奈這些百姓硬著心不肯回轉,我們也從中發現苦難和傷害都是來自他人和自己的罪,使人無可推諉;其次,我們的禱告上帝都會垂聽,我們在禱告的過程更要學習聆聽與等候,讓上帝在最適當的時候伸手來拯救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