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1352431366-1781736449.jpeg

 

今日經文:約伯記22:1~20

聖經速讀:王下24、來6、珥3、詩143

 

提幔人以利法回答說:人豈能使神有益呢?智慧人但能有益於己。你為人公義,豈叫全能者喜悅呢?你行為完全,豈能使他得利呢?豈是因你敬畏他就責備你、審判你嗎?你的罪惡豈不是大嗎?你的罪孽也沒有窮盡;因你無故強取弟兄的物為當頭,剝去貧寒人的衣服。困乏的人,你沒有給他水喝;飢餓的人,你沒有給他食物。有能力的人就得地土;尊貴的人也住在其中。你打發寡婦空手回去,折斷孤兒的膀臂。因此,有網羅環繞你,有恐懼忽然使你驚惶;或有黑暗蒙蔽你,並有洪水淹沒你。神豈不是在高天嗎?你看星宿何其高呢!你說:神知道什麼?他豈能看透幽暗施行審判呢?密雲將他遮蓋,使他不能看見;他周遊穹蒼。你要依從上古的道嗎?這道是惡人所行的。他們未到死期,忽然除滅;根基毀壞,好像被江河沖去。他們向神說:離開我們吧!又說:全能者能把我們怎麼樣呢?哪知神以美物充滿他們的房屋;但惡人所謀定的離我好遠。義人看見他們的結局就歡喜;無辜的人嗤笑他們,說:那起來攻擊我們的果然被剪除,其餘的都被火燒滅。(約伯記22:1~20)

 

約伯與三個朋友的爭辯進入了第三回合,我們可以看到人的愛心何其有限,本來這三人安靜地陪伴了約伯七天還相安無事,但是當他們開口時,反而讓約伯陷入另外一層的苦痛。

 

隨著彼此辯論的次數多了,以利法的情緒開始被惹動了,第二輪他的論述有那種「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感覺,到了第三輪他的說法已經變成莫須有的指控,他推斷約伯一定是這樣的人:「因你無故強取弟兄的物為當頭,剝去貧寒人的衣服。困乏的人,你沒有給他水喝;飢餓的人,你沒有給他食物。有能力的人就得地土;尊貴的人也住在其中。你打發寡婦空手回去,折斷孤兒的膀臂」(6~9節)。以利法的論述就是在告訴約伯,你遭遇患難的都是應得的,是自己活該!

 

曾幾何時,一個溫柔的陪伴者最後轉變為一個嚴厲的指控者,以利法的問題也是我們的問題,當我們面對不受安慰的人,就會發現我們的愛心和耐心都是有限的。以利法只是我們行為的縮影,總是用經驗法則來論斷那些受苦的人。求神幫助我們減少無謂的論斷,賞賜給我們聆聽的耳、溫柔的心,更多的陪伴與禱告!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37322492-3552362419.jpeg

 

今日經文:約伯記21:17~34

聖經速讀:王下23、來5、珥2、詩142

 

惡人的燈何嘗熄滅?患難何嘗臨到他們呢?神何嘗發怒,向他們分散災禍呢?他們何嘗像風前的碎稭,如暴風颳去的糠粃呢?你們說:神為惡人的兒女積蓄罪孽;我說:不如本人受報,好使他親自知道。願他親眼看見自己敗亡,親自飲全能者的忿怒。他的歲月既盡,他還顧他本家嗎?神既審判那在高位的,誰能將知識教訓他呢?有人至死身體強壯,盡得平靖安逸;他的奶桶充滿,他的骨髓滋潤。有人至死心中痛苦,終身未嘗福樂的滋味;他們一樣躺臥在塵土中,都被蟲子遮蓋。我知道你們的意思,並誣害我的計謀。你們說:霸者的房屋在哪裡?惡人住過的帳棚在哪裡?你們豈沒有詢問過路的人嗎?不知道他們所引的證據嗎?就是惡人在禍患的日子得存留,在發怒的日子得逃脫。他所行的,有誰當面給他說明?他所做的,有誰報應他呢?然而他要被擡到塋地;並有人看守墳墓。他要以谷中的土塊為甘甜;在他以先去的無數,在他以後去的更多。你們對答的話中既都錯謬,怎麼徒然安慰我呢?(約伯記21:17~34)

 

因為聽多了朋友們之間善惡的控告,約伯的反擊也變得犀利,當他們對約伯說惡人必有惡報時,約伯卻回應說:「惡人的燈何嘗熄滅?患難何嘗臨到他們呢?神何嘗發怒,向他們分散災禍呢?他們何嘗像風前的碎稭,如暴風颳去的糠粃呢?」(17~18節),意思是說:「惡人並不像你們說的,我看很多惡人過得很好……」,約伯在抱怨惡人沒有遭報的同時,心中的吶喊卻是上帝不公平,祂沒有懲治惡人,反而讓惡人都順利亨通。

 

如果我們以世人在今世的生活模式來看上帝是否公平,往往得出來的答案不會使我們滿意,因為從人的角度來看,的確有人無惡不作卻順利亨通,有人一生良善卻坎坷受苦。上帝本來創造世界時本是立意良善的,祂看每個受造之物都是好的,但罪入了世界之後,就把原來上帝創造的善扭曲了,但上帝卻差派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來到世界,用被釘十字架的行動來表達祂對世人的愛!

 

當我們觀察惡人的結局時,或許會有不公平的感受,但無罪的耶穌代替有罪的我們死在十字架上又何嘗公平呢?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BiblePic.jpeg

 

今日經文:約伯記21:1~16

聖經速讀:王下22、來4、珥1、詩140~141

 

約伯回答說:你們要細聽我的言語,就算是你們安慰我。請寬容我,我又要說話;說了以後,任憑你們嗤笑吧!我豈是向人訴冤?為何不焦急呢?你們要看著我而驚奇,用手摀口。我每逢思想,心就驚惶,渾身戰兢。惡人為何存活,享大壽數,勢力強盛呢?他們眼見兒孫,和他們一同堅立。他們的家宅平安無懼;神的杖也不加在他們身上。他們的公牛孳生而不斷絕;母牛下犢而不掉胎。他們打發小孩子出去,多如羊群;他們的兒女踴躍跳舞。他們隨著琴鼓歌唱,又因簫聲歡喜。他們度日諸事亨通,轉眼下入陰間。他們對神說:離開我們吧!我們不願曉得你的道。全能者是誰,我們何必事奉他呢?求告他有什麼益處呢?看哪,他們亨通不在乎自己;惡人所謀定的離我好遠。(約伯記21:1~16)

 

約伯面對朋友們的質疑,還是想要反駁,他的反駁並不一定在講道理,而是更多述說情感的部分:「你們要細聽我的言語,就算是你們安慰我。請寬容我,我又要說話;說了以後,任憑你們嗤笑吧!我豈是向人訴冤?為何不焦急呢?」(2~3節)。

 

當別人一直在用道理教訓你的時候,你會覺得受安慰嗎?或許你知道對方講的都是對的,但是當他只用理性表述,卻不願意同理的時候,我們很難得著真正安慰。聖經教導我們:「快快的你們各人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雅1:19~20),使我們學習作一個安靜的聆聽者勝過一個講長篇大論道理的人。

 

但是,我們也必須留意一件事,有時候我們雖然禁止自己的口說道理,可是我們在訴諸感情時卻用了不正確的態度,也就是所謂的情緒勒索,我們企圖用不正當的情感來影響對方,就像彼得攔阻耶穌說自己將要受死的預言,他是出於對耶穌的愛,但這個愛卻違背了天父的心意。

 

聆聽不只是藝術,聆聽也需要聖靈的充滿,讓聖靈啟示我們如何聆聽,也啟示我們如何回應人的需要。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載 (17).jpeg

 

今日經文:約伯記20: 12~29

聖經速讀:王下21、來3、何14、詩139

 

他口內雖以惡為甘甜,藏在舌頭底下,愛戀不捨,含在口中;他的食物在肚裡卻要化為酸,在他裡面成為虺蛇的惡毒。他吞了財寶,還要吐出;神要從他腹中掏出來。他必吸飲虺蛇的毒氣;蝮蛇的舌頭也必殺他。流奶與蜜之河,他不得再見。他勞碌得來的要賠還,不得享用(原文是吞下);不能照所得的財貨歡樂。他欺壓窮人,且又離棄;強取非自己所蓋的房屋(或譯:強取房屋不得再建造)。他因貪而無厭,所喜悅的連一樣也不能保守。其餘的沒有一樣他不吞滅,所以他的福樂不能長久。他在滿足有餘的時候,必到狹窄的地步;凡受苦楚的人都必加手在他身上。他正要充滿肚腹的時候,神必將猛烈的忿怒降在他身上;正在他吃飯的時候,要將這忿怒像雨降在他身上。他要躲避鐵器;銅弓的箭要將他射透。他把箭一抽,就從他身上出來;發光的箭頭從他膽中出來,有驚惶臨在他身上。他的財寶歸於黑暗;人所不吹的火要把他燒滅,要把他帳棚中所剩下的燒毀。天要顯明他的罪孽;地要興起攻擊他。他的家產必然過去;神發怒的日子,他的貨物都要消滅。這是惡人從神所得的分,是神為他所定的產業。(約伯記20:12~29)

 

在今天的經文中,瑣法繼續闡述他的長篇大論,並且開始把矛頭指向了約伯,他暗示約伯是個虛假的人,表面上看是個好人、義人,骨子裡卻是個惡人:「他口內雖以惡為甘甜,藏在舌頭底下,愛戀不捨,含在口中;他的食物在肚裡卻要化為酸,在他裡面成為虺蛇的惡毒」(12~14節),而這樣一個惡人必要受到神的懲罰。

 

瑣法的表現讓我聯想到「亡鈇意鄰」的故事。有一個人找不到斧頭,就懷疑是鄰居的小孩拿的,他觀察對方的神色動作就更加覺得是對方偷了斧頭,直到他無意間找到了了自己的斧頭,再回去觀察那鄰人孩子的神色動作,就不覺得對方式小偷了。瑣法對於約伯的論斷也是如此:「我越看你越像惡人……」。

 

當我們想要去安慰別人,可是對方卻不受安慰時,我們會用什麼態度回應呢?或許我們就會像瑣法一樣直接認定是對方有問題。我們要如何避免把不好的結論強加在對方頭上呢?就是先認識自己是個罪人,唯有一個時常謙卑省察自己的人,才會不容易一直想著對方的問題,卻忽略了自己也是個不義之人。當我們知道自己的不完全時,我們才能學會將審判的權柄交還給神!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6170DA0-8A64-4766-8B67-54BAD2B2EFF2.JPG

 

許久以前教會就有「應該要有兒童主日學」的呼聲,但當初我認為這並非迫切的需要,一方面是因為小孩子不多,二方面是沒有適合的同工,所以我們總是消極看待這個需求;但感謝上帝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上帝親自打發對於兒童主日學有負擔的同工進到我們中間,就在今天,鶯歌真理堂有了第一次的兒童主日學。而且,我們一次有四個大小兒童參與其中,今天崇拜以後後特別找了這幾個第一屆的元老拍照,要把這歷史性的一刻記錄下來!感謝主,有了兒童主日學,以愛課輔班的那些孩子也就有機會在主日的時候進到教會了!

 

同場加映我們的外籍移工的小小中文班,謝謝我們的老師八十多歲的黃媽媽來陪伴她們,也感謝歡歡陪伴這兩個學生一起學習,希望她們不但可以在這裡學好中文,也能更多認識耶穌的愛。更希望藉此有更多外籍的配偶和勞工進到我們的教會來!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09162078-2757837643_wn.jpeg

 

今日經文:約伯記20:1~11

聖經速讀:王下20、來2、何13、詩137~138

 

拿瑪人瑣法回答說:我心中急躁,所以我的思念叫我回答。我已聽見那羞辱我,責備我的話;我的悟性叫我回答。你豈不知亙古以來,自從人生在地,惡人誇勝是暫時的,不敬虔人的喜樂不過轉眼之間嗎?他的尊榮雖達到天上,頭雖頂到雲中,他終必滅亡,像自己的糞一樣;素來見他的人要說:他在哪裡呢?他必飛去如夢,不再尋見,速被趕去,如夜間的異象。親眼見過他的,必不再見他;他的本處也再見不著他。他的兒女要求窮人的恩;他的手要賠還不義之財。他的骨頭雖然有青年之力,卻要和他一同躺臥在塵土中。(約伯記20:1~11)。

 

約伯的回答進一步引起了拿瑪人瑣法的情緒,他急著反駁約伯說:「我心中急躁,所以我的思念叫我回答。我已聽見那羞辱我,責備我的話;我的悟性叫我回答」(2~3節)。接下來,他又開始陳述了他對於惡人必有惡報的看法,儘管我們看到瑣法陳述的觀點沒有什麼不對之處,但當他先強調自己情緒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一個安慰者所帶有的正確態度了。

 

或許瑣法的論點基本上都是對的,但他卻還是一個失敗的安慰者。首先,他沒有用正確的態度來聆聽約伯,反而被對方的回應激怒,不但如此,他也用更激烈的情緒去反駁一個受患難的人;其次,他把焦點從約伯的身上,轉回到了自己的身上,證明自己是對的勝過於帶給約伯安慰。

 

一個真正的安慰者不是指出事情的對錯,而是真實體會被安慰者的苦楚和感受;一個真正的安慰者應該把焦點關注被安慰者,而不是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當事人前面。耶穌是一個最好的安慰者,他時常說:「我也不定你的罪,不要再犯了」,成為安慰者的人子耶穌把審判的權柄交給天父,他自己卻成為帶來無條件接納和饒恕的安慰者,承擔了我們所有的罪和罪所帶來刑罰。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 (3).jpeg

 

今日經文:約伯記19:21~29

聖經速讀:王下19、來1、何12、詩135~136

 

我朋友啊,可憐我!可憐我!因為神的手攻擊我。你們為什麼彷彿神逼迫我,吃我的肉還以為不足呢?惟願我的言語現在寫上,都記錄在書上;用鐵筆鐫刻,用鉛灌在磐石上,直存到永遠。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這皮肉滅絕之後,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神。我自己要見他,親眼要看他,並不像外人。我的心腸在我裡面消滅了!你們若說:我們逼迫他要何等地重呢?惹事的根乃在乎他;你們就當懼怕刀劍;因為忿怒惹動刀劍的刑罰,使你們知道有報應(原文是審判)。(約伯記19:21~29)

 

從約伯的呼喊中可以看出他對神還是帶著一絲盼望,他說:「我知道我的救贖主活著,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這皮肉滅絕之後,我必在肉體之外得見神。我自己要見他,親眼要看他,並不像外人」(25~27節)。約伯的信念認為他今生已經沒有指望了,但他認為他死後還可是可以見到上帝,離開人世間的苦難後就是真正的解脫。可是約伯的看法對於悲觀來說,一點鼓勵也沒有,因為許多人會說:「現在都過不去了還管以後?」,就像我們有時候會安慰人說:「沒關係,反正死後就可以永遠安息,就可以到上帝那裡去了!」這樣的話語帶給人是現下的絕望,不可能帶來真實的安慰。

 

但基督徒的指望不只是死後的,也是今生的,我們常說:「信耶穌得永生」,彷彿永生是將來的事,是死後的事;但真正比較好的表達是,當我們信主以後,我們就可以「進入」神所賜的永生,永生不是死後才能領取的獎賞,永生乃是信主以後的狀態。當我們藉著耶穌基督恢復了與天父的關係後,當我們進入與神、與人相愛的關係中就是永生。所以,即使人生有大的苦難,極多的未能掌握的狀況,我們都可以知道耶穌無條件的愛我們,都知道沒有任何事物可以使我們與神的愛隔絕,雖然我們肉體可能毀壞,但我們與上帝的關係卻是永恆的。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載 (16).jpeg

 

今日經文:約伯記19:1~20

聖經速讀:王下18、門1、何11、詩132~134

 

約伯回答說:你們攪擾我的心,用言語壓碎我要到幾時呢?你們這十次羞辱我;你們苦待我也不以為恥。果真我有錯,這錯乃是在我。你們果然要向我誇大,以我的羞辱為證指責我,就該知道是神傾覆我,用網羅圍繞我。我因委曲呼叫,卻不蒙應允;我呼求,卻不得公斷。神用籬笆攔住我的道路,使我不得經過;又使我的路徑黑暗。他剝去我的榮光,摘去我頭上的冠冕。他在四圍攻擊我,我便歸於死亡,將我的指望如樹拔出來。他的忿怒向我發作,以我為敵人。他的軍旅一齊上來,修築戰路攻擊我,在我帳棚的四圍安營。他把我的弟兄隔在遠處,使我所認識的全然與我生疏。我的親戚與我斷絕;我的密友都忘記我。在我家寄居的,和我的使女都以我為外人;我在他們眼中看為外邦人。我呼喚僕人,雖用口求他,他還是不回答。我口的氣味,我妻子厭惡;我的懇求,我同胞也憎嫌。連小孩子也藐視我;我若起來,他們都嘲笑我。我的密友都憎惡我;我平日所愛的人向我翻臉。我的皮肉緊貼骨頭;我只剩牙皮逃脫了。(約伯記19:1~20)

 

記得青少年時期有一位弟兄年紀跟我一樣,又是團契中少數的男生,所以我們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一直穩定的教會中聚會,反而是我這個PK很不穩定。多年以後,我因為上帝的保守和牧者的引導回到教會,也因為服事的角色轉變成了這弟兄的小組長。當我覺得靈命增長進步時,卻看到了這個弟兄跟上帝的關係開始若即若離,身為好友的我開始出言勸誡這位弟兄,可是我的言語帶給他極大的壓力,最後這個弟兄選擇離開了教會;他的離開讓我心裡很難過,覺得自己是個差勁的領袖,沒有好好的牧養人,還把人趕得離神更遠……。直到後來,我在一場電視播出的特會中看到了這弟兄的身影,知道他繼續有教會生活,心裡的自責才稍稍平復過來。

 

回到今天的經文,約伯對朋友說:「你們攪擾我的心,用言語壓碎我要到幾時呢?」(2節),這三位朋友本來是為了安慰約伯而來,沒想到他們的言語卻帶給約伯更大的傷害。聖經教導我們「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弗4:15),但是我們常常得理不饒人,單顧著講自己的道理卻失去了愛心,想要成為安慰者卻變成了定罪的人,求主幫助我們警醒,使我們「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弗4:29)。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載 (15).jpeg

 

今日經文:約伯記18:1~21

聖經速讀:王下17、多3、何10、詩129~131

 

書亞人比勒達回答說:你尋索言語要到幾時呢?你可以揣摩思想,然後我們就說話。我們為何算為畜生,在你眼中看作污穢呢?你這惱怒將自己撕裂的,難道大地為你見棄、磐石挪開原處嗎?惡人的亮光必要熄滅;他的火焰必不照耀。他帳棚中的亮光要變為黑暗;他以上的燈也必熄滅。他堅強的腳步必見狹窄;自己的計謀必將他絆倒。因為他被自己的腳陷入網中,走在纏人的網羅上。圈套必抓住他的腳跟;機關必擒獲他。活扣為他藏在土內;羈絆為他藏在路上。四面的驚嚇要使他害怕,並且追趕他的腳跟。他的力量必因飢餓衰敗;禍患要在他旁邊等候。他本身的肢體要被吞吃;死亡的長子要吞吃他的肢體。他要從所倚靠的帳棚被拔出來,帶到驚嚇的王那裡。不屬他的必住在他的帳棚裡;硫磺必撒在他所住之處。下邊,他的根本要枯乾;上邊,他的枝子要剪除。他的記念在地上必然滅亡;他的名字在街上也不存留。他必從光明中被攆到黑暗裡,必被趕出世界。在本民中必無子無孫;在寄居之地也無一人存留。以後來的要驚奇他的日子,好像以前去的受了驚駭。不義之人的住處總是這樣;此乃不認識神之人的地步。(約伯記18:1~21)

 

 

在今天的經文中,以宗教經驗為主要訴求的書亞人比勒達再次登場,他首先一口咬定約伯必定是得罪了上帝,而這樣一個得罪上帝的人最好是把自己的嘴巴閉上,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接著,他就著他的宗教法則來教訓約伯惡人必有的結果,說了一大串話之後就用「不義之人的住處總是這樣;此乃不認識人的地步」(21節)。比勒達的言語沒有帶給約伯安慰,反而再一次定約伯為有罪!

 

比勒達的推論讓我們想起約翰福音耶穌醫治的那個生來瞎眼的,門徒的反應就是一般猶太人對於信仰的認識,他們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約9:2);但耶穌卻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約9:3)。約伯受災難的過程不也是如此嗎?並不是因為他犯了什麼罪,他的苦難乃是來自於撒但的攻擊,而上帝最終也成為了約伯的拯救者。

 

在苦難中的人需要的是愛與恩典,而不是錯誤的論斷和審判,求主幫助我們成為一個真正的安慰者,為了在苦難中的人禱告,求上帝的恩慈與拯救臨到受苦的人。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s (2).jpeg

 

今日經文:約伯記17:6~16

聖經速讀:王下16、多2、何9、詩126~128

 

神使我作了民中的笑談;他們也吐唾沫在我臉上。我的眼睛因憂愁昏花;我的百體好像影兒。正直人因此必驚奇;無辜的人要興起攻擊不敬虔之輩。然而,義人要持守所行的道;手潔的人要力上加力。至於你們眾人,可以再來辯論吧!你們中間,我找不著一個智慧人。我的日子已經過了;我的謀算、我心所想望的已經斷絕。他們以黑夜為白晝,說:亮光近乎黑暗。我若盼望陰間為我的房屋,若下榻在黑暗中,若對朽壞說:你是我的父;對蟲說:你是我的母親姊妹;這樣,我的指望在哪裡呢?我所指望的誰能看見呢?等到安息在塵土中,這指望必下到陰間的門閂那裡了。(約伯記17:6~16)

 

教會有人因著家人的病況討論簽署「放棄急救同意書」等議題,要簽署這樣的書類是不容易的,因為當生命危急之時放棄急救或積極救治是有道理的,但許多事情的情境是人無法預測和掌握的,許多情感的連結不是那麼容易說放手就放手的。在處理生死疾病的事情上,不只是應該理性的作決定,更需要處理情感上的各種糾結。

 

約伯的朋友一直企圖用道理來說服約伯,甚至已經有點情緒化的了,但是約伯的回應卻像是一直在抒發他的感受,在困苦患難之中,所謂的道理或理性的判斷不是最重要的,情感的支持與陪伴,充足的聆聽和理解才是一個安慰者所能做的。當約伯說:「若對朽壞說:你是我的父;對蟲說:你是我的母親姊妹;這樣,我的指望在哪裡呢?我所指望的是誰能看見呢?等到安息在塵土中,這指望必下到陰間的門閂那裡了」(14~16節)時,我們就知道他有何等的絕望。

 

一直對於一個絕望的人說要有希望是沒有用的,一個不存盼望的人喝再多的心靈雞湯都徒勞無功。只能求聖靈憐憫我們,好使我們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刻中,仍舊能體會上帝的愛,都能僅僅抓住這唯一的盼望!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