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靈修心得 (225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 19.  弟兄們,我們既因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
  2. 20.  是藉著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
  3. 21.  又有一位大祭司治理神的家!
  4. 22.  並我們心中天良的虧欠已經灑去,身體用清水洗淨了,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面前;
  5. 23.  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搖動,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
  6. 24.  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
  7. 25.  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原文是看見)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

 

我們經常會說:教會就是我們屬靈的家。這段聖經就把神家生活詳細的描述出來。首先,他告訴基督徒們,我們是因為基督的犧牲而可以進入至聖所,在耶穌以前,聖所和至聖所是被幔子隔開,只有大祭司可以進入至聖所。但當耶穌在十字架上犧牲之時,那隔離的幔子就裂開了,希伯來書的作者因此強調耶穌既是那獻給上帝的祭物,他也是永遠的大祭司。同時,耶穌也是這個屬靈家庭的家長。

 

既然我們成為屬靈的家人,就有在這個家庭生活的權利與義務。作者勸勉基督徒們應該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還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激勵行善。除此以外,作者強調了聚會的重要性。一個人孤單的時候是很難有所堅持的,尤其在這個價值觀混亂的世代裡,孤單的基督徒很容易就被洪流沖毀或妥協。這個時候信徒團契格外顯得重要。讓我們都看重信徒聚集的時候,主日崇拜也好、小組聚會也好,都是我們匯集力量的時刻,因為主也曾應許我們:因為無論在哪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馬太福音1820)。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此後,我聽見好像群眾在天上大聲說:哈利路亞(就是要讚美耶和華的意思)!救恩、榮耀、權能都屬乎我們的神!

2.他的判斷是真實公義的;因他判斷了那用淫行敗壞世界的大淫婦,並且向淫婦討流僕人血的罪,給他們伸冤。

3.又說:哈利路亞!燒淫婦的煙往上冒,直到永永遠遠。

4.那二十四位長老與四活物就俯伏敬拜坐寶座的神,說:阿們!哈利路亞!

5.有聲音從寶座出來說:神的眾僕人哪,凡敬畏他的,無論大小,都要讚美我們的神!

6.我聽見好像群眾的聲音,眾水的聲音,大雷的聲音,說: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神、全能者作王了。

7.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他。因為,羔羊婚娶的時候到了;新婦也自己預備好了,

8.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聖徒所行的義。)

 

啟示錄的這段經文,描寫了那用淫行敗壞世界的大淫婦受了審判,這是撒旦的結局。我們注意到第5節說:「神的眾僕人哪,凡敬畏他的,無論大小,都要讚美我們的神」。隨後約翰描寫道:「我聽見好像群眾的聲音,眾水的聲音,大雷的聲音,說:哈利路亞!因為主我們的神、全能者作王了」。這一幕令人動容,因為他描寫了上帝作王了,而讚美上帝的聲音如同:眾水和大雷。

有時候我們落入一些絕望、負面的光景,以致於我們沒有辦法發出讚美的聲音;甚至於連禱告的力量都失去了;又或者我們的敬拜生活流於形式,所以我們不再被感動。但是聖經卻提醒我們:撒旦要受審判、上帝必我們伸冤;黑暗將要過去、光明就快來臨。第7節說:「我們要歡喜快樂,將榮耀歸給他」,儘管有時候我們覺得黑暗的權勢非常猖狂,但上帝終究會得勝;儘管有時候我們覺得環境沒有改變,但上帝仍然掌權。我們應當預備好自己,迎接羔羊婚宴的時刻來到。

想想看,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開口禱告讚美上帝了?記得摩西在山上舉手禱告的時候,約書亞就打了勝仗嗎?記得當保羅和西拉在監獄讚美的時候,監獄的門就打開了嗎?願教會讚美上帝的聲音如同眾水和大雷一般,願榮耀歸給得勝再得勝的主。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們必須了解到聖經的原文是沒有章節之分的,當我們看到第一節經文說:你這論斷人的,就必須回到第一章去看保羅的原意。而11節「神不偏待人」可說是這段經文的結語,保羅花了相當篇幅去解釋上帝的恩典也臨到外邦人,並勸誡猶太人不要自詡是上帝的選民而自以為義,並且藐視、論斷外邦人。保羅要告訴猶太人被上帝揀選並非猶太人比較優秀,這也是出於上帝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

其實基督徒也常常有著與猶太人一樣的毛病,我們以為自己是被上帝特別揀選的,我們看不起那些未信的人,我們認為不信的人是愚拙和悖逆的,並且我們以為他們比我們還要罪孽深重……。但是,我們忘了我們是蒙上帝恩典和憐憫的一群,我們的罪也不比那些未信的人還少、還輕……。求上帝幫助我們摘掉自己的有色眼鏡,讓我們知道上帝不偏待人,我們必須體認到上帝的恩典與憐憫,使我們可以看到他們需要上帝的救恩,而不是排斥他們進入上帝的國度。

此外,這段聖經也提醒我們警醒度日,不要以為我們好像已經妥妥當當沒有問題了,上帝仍然會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身為基督徒更應該以善行來顯出基督恩典的寶貴,以寬容和接納來顯出上帝領人悔改的恩慈。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如此說來,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憑著肉體得了什麼呢?
  2.  倘若亞伯拉罕是因行為稱義,就有可誇的;只是在神面前並無可誇。
  3.  經上說什麼呢?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
  4.  做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
  5.  惟有不做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為義。
  6.  正如大衛稱那在行為以外蒙神算為義的人是有福的。
  7.  他說: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
  8.  主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
  9.  如此看來,這福是單加給那受割禮的人嗎?不也是加給那未受割禮的人嗎?因我們所說,亞伯拉罕的信,就算為他的義,
  10.  是怎麼算的呢?是在他受割禮的時候呢?是在他未受割禮的時候呢?不是在受割禮的時候,乃是在未受割禮的時候。
  11.  並且他受了割禮的記號,作他未受割禮的時候因信稱義的印證,叫他作一切未受割禮而信之人的父,使他們也算為義;
  12.  又作受割禮之人的父,就是那些不但受割禮,並且按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未受割禮而信之蹤跡去行的人。

 

這段經文的第一節說「如此說來」,我們看到這裡就應該回頭去看看第三章保羅說些什麼,第三章保羅提到是關於因信稱義的理論,第四章的這段經文是猶太人的祖先亞伯拉罕為例說明因信稱義的理論。猶太人以為亞伯拉罕被上帝揀選是因為他的行為,但保羅要說明的是,亞伯拉罕並非因行為稱義,乃是因信稱義,更正確的講應該是「藉」信稱義,藉著對上帝的信靠而被「算」為義。

保羅進一步說明:亞伯拉罕在受割禮之前就被上帝算為義了。割禮只是他被上帝稱義的印記。

對於我們來說,洗禮已經成為屬靈的割禮,是我們被上帝算為義的印證。所以,我們應當常常去紀念和思想這洗禮這因信稱義的印證帶給的好處。正如保羅在這段經文引用大衛的話說:「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主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我們並非因為自己有多麼好而被稱為義,我們的罪因著上帝的憐憫,因著耶穌基督的寶血被遮蓋了,這是何等大的福份阿?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1.   我小子們哪,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是要叫你們不犯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裡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
  2. 2.   他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單為我們的罪,也是為普天下人的罪。
  3. 3.   我們若遵守他的誡命,就曉得是認識他。
  4. 4.   人若說我認識他,卻不遵守他的誡命,便是說謊話的,真理也不在他心裡了。
  5. 5.   凡遵守主道的,愛神的心在他裡面實在是完全的。從此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主裡面。
  6. 6.   人若說他住在主裡面,就該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

乍看這段經文,會覺得1-2節和4-6節講的是不同的兩件事。前兩節指出耶穌基督為世人所成就的事情,他是我們的中保,為我們的罪做了挽回祭。後四節強調的卻是我們要遵守上帝的誡命。個人覺得其中的關鍵就在於「認識」。

 

希臘原文常用的「認識」有兩種,一種「認識」是客觀道理上經過學習所得的認識(oida),這個詞比較類似我們一般說的「知識」;另一種「認識」則是主觀經歷上經過體驗所得的認識(ginosko),這個詞比較類似我們一般說的「體會」。第3節說:我們若遵守他的誡命,就曉得是認識他,這裡的『曉得』和『認識』用的都是ginosko的認識,只是時態有所不同。『曉得』用的現在式,『認識』用的則是完成式,代表這個認識是已經開始了,而且繼續不斷地認識。

 

我們嘗試把1-2節和4-6節做些連結,關鍵就是認識。我們若是單單知道耶穌成為中保、成為挽回祭的這件事實,並不足以讓我們有能力遵守他的誡命;唯有我們實際去經歷、體驗耶穌為我們所成就的工作,我們才有能力去遵守實踐上帝的誡命。前面已經說過這「認識」是已經開始,且繼續不斷地認識。我們除了從上帝的話語來認識上帝的愛以外,也要從身體力行愛的行動來認識上帝的愛。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9.      第二天,他們行路將近那城。彼得約在午正,上房頂去禱告,
  2. 10.   覺得餓了,想要吃。那家的人正預備飯的時候,彼得魂遊象外,
  3. 11.   看見天開了,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塊大布,繫著四角,縋在地上,
  4. 12.   裡面有地上各樣四足的走獸和昆蟲,並天上的飛鳥;
  5. 13.   又有聲音向他說:彼得,起來,宰了吃!
  6. 14.   彼得卻說:主啊,這是不可的!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
  7. 15.   第二次有聲音向他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
  8. 16.   這樣一連三次,那物隨即收回天上去了。
  9. 17.   彼得心裡正在猜疑之間,不知所看見的異象是什麼意思。哥尼流所差來的人已經訪問到西門的家,站在門外,
  10. 18.   喊著問:有稱呼彼得的西門住在這裡沒有?
  11. 19.   彼得還思想那異象的時候,聖靈向他說:有三個人來找你。
  12. 20.   起來,下去,和他們同往,不要疑惑,因為是我差他們來的。
  13. 21.   於是彼得下去見那些人,說:我就是你們所找的人。你們來是為什麼緣故?
  14. 22.   他們說:百夫長哥尼流是個義人,敬畏神,為猶太通國所稱讚。他蒙一位聖天使指示,叫他請你到他家裡去,聽你的話。
  15. 23.   彼得就請他們進去,住了一宿。

 

這段經文接續了上週五的靈修經文,使徒行傳第10章的重點就是聖靈引導彼得開始向外邦人傳福音。上週五的經文講到了神的使者向哥尼流這個外邦人顯現,今天的經文中聖靈讓這故事的另外一個主角彼得看見異象,明天的經文亦接續著今天的經文,我們可以分別從這三段經文中看到上帝啟示的真理,也可以從一整章的經文找到其中心思想,這也是聖經的奧妙之處。

 

彼得要禱告的時候看到了異象,有許多不潔淨的食物從天而降,而且有聲音吩咐彼得:拿起來吃。身為猶太人的彼得,自然知道這些食物是摩西律例中定規的:不潔淨的食物。所以很自然地拒絕了,但天上的聲音卻說:主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就在彼得遲疑之間,哥尼流的差來的使者已經到了門口。

 

「主所潔淨的」是這段經文的關鍵詞,在這段經文中食物只是一種類比,猶太人一向輕視外邦人,不但平常不太來往(因為認為對方是不潔淨的),尤有甚者,他們認為外邦人是上帝為地獄所預備的柴火。但聖靈卻藉著異象告訴彼得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以當作俗物」。重點不是彼得怎麼看外邦人,重點是他們也是上帝所愛的,他們也可以因耶穌的寶血得潔淨。

 

上帝要彼得有「另一種看見」(借用牧師主日的講道題目),那我們呢?是否有新的看見,有時候我們很主觀的認為某些人不會信耶穌,甚至認為某些人根本不配得救恩。於是我們「拒絕」或「阻斷」了別人得救?求主幫助我們放下自己的有色眼鏡,讓我們看到每個人都是為神所愛。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們也講智慧。但不是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這世上有權有位、將要敗亡之人的智慧。我們講的,乃是從前所隱藏、神奧祕的智慧,就是神在萬世以前預定使我們得榮耀的。這智慧世上有權有位的人沒有一個知道的、他們若知道,就不把榮耀的主釘在十字架上了。如經上所記: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只有神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神深奧的事也參透了。除了在人裡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世上的靈,乃是從神來的靈,叫我們能知道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並且我們講說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語,乃是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或作:將屬靈的事講與屬靈的人)。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
誰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導他呢?但我們是有基督的心了。

再次強調信徒箴言的編排方式,週四到週六的經文是為了主日的信息作預備,而週一到週三的經文則是複習主日的信息,頭尾互相呼應,幫助大家對於上帝的話語有更深的認識。主日的福音題我們看到了耶穌在他的老鄉中被輕視和排斥,他宣告了他自己是上帝所差派的彌賽亞(耶穌對他們說:今天這經應驗在你們耳中了),但是他家鄉的人卻說:這不是約瑟的兒子嗎?

世人總是喜歡憑藉著自己的智慧來作判斷,卻忽略了真正的智慧乃是來自於上帝,在舊約聖經中「智慧」往往指的就是上帝。保羅在這段經文說:「這智慧世上有權有位的人沒有一個知道的、他們若知道,就不把榮耀的主釘在十字架上了」。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能夠認識上帝、明白耶穌基督的救恩,不是憑藉著自己有智慧,而是聖靈將從上頭來的智慧賜給我們,使我們不憑著自己的理性和意志來接受耶穌基督,不是憑藉著自己的功勞得著救贖。連認識上帝與認識上帝的智慧都是上帝白白的恩典。

我們應該時常尋求上頭的智慧,讓我們對上帝的信仰不是只停留在吃奶嬰孩的階段,而是求神幫助我們擁有不屬於這世界的超越性眼光,所謂「參透萬事」,就是可以在我們遭遇的所有事情中,都可以看到上帝的心意並且倚靠順服。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段看起來彷彿是使徒保羅給予羅馬書讀者的道德要求,但這些要求都建基於羅馬書十二1-2「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因為基督先為世人獻上自己,所以我們也將自己的身體獻上,「活祭」指的是不再用罪人的方式而活,而是按著上帝的方式而活,首先就是去察驗何為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而今天這段經文的勸勉,可以說是上帝旨意的具體實現。

 

 

 

上帝的愛不同於世間所謂的愛,上帝的愛是至高而超越的。這樣的愛激勵我們體察別人的需要: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的款待……;這樣的愛激勵我們要有同理心: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這樣的愛體醒我們謙卑行事: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這樣的愛提醒我們如何對待與我們為敵之人: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

 

 

 

如果靠我們個人的力量去行將是徒勞無功的,上帝不但要求我們如此去愛,耶穌基督也親自示範了如何完成這樣的愛。當我們更多體會基督的心腸、思想他在十字架上的作為;倚靠聖靈的能力,我們才能漸漸地在這些信仰要求上活出基督的見證來。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還有末了的話:你們要靠著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原文作摔跤;下同),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所以,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所以要站穩了,用真理當作帶子束腰,用公義當作護心鏡遮胸,又用平安的福音當作預備走路的鞋穿在腳上。此外,又拿著信德當作籐牌,可以滅盡那惡者一切的火箭;並戴上救恩的頭盔,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

 

這段經文相信是大家所熟悉的,但是因為解釋聖經的角度有所不同,所以往往會歸納出不一樣的面向,但總和來說,這段經文提醒了基督徒幾件事情。

首先,我們應該正視屬靈爭戰的存在:現在的基督徒跟現代社會一樣喜歡追求安逸的生活,許多人躲在教會這個無風無雨的避難所中彼此相愛,也覺得非常愉快,卻忽略了我們的敵人從來沒有停止攻擊欺騙我們(保羅強調敵人不是屬血氣的,屬血氣的是指人類;我們真正的敵人是魔鬼),所以基督徒理當警醒,並且要積極的參與屬靈的爭戰。並且魔鬼不會因為我們不熱心就停止攻擊我們,我們必須有「全民皆兵」的戰爭意識。

 

其次,屬靈的軍裝是神所賜的:許多人在看這段經文時會忽略保羅強調「神所賜」的全副軍裝,我們往往會認為保羅吩咐我們「穿上」,是對我們基督徒品格的要求。事實上,屬靈軍裝的每個部分,都不是我們個人努力可以換取的,全部都是上帝白白賜予的,我們只要領受就好了。這說明了不是爭戰得勝不是我們的功勞,而是在乎我們對神的倚靠。

 

最後,基督徒對真理要有更多的認識:屬靈的軍裝有很多的部分顯示了真理的重要性(例如:真理的帶子、聖靈的寶劍─神的話)、耶穌基督白白賞賜的恩典(例如:公義的護心鏡、平安的福音、救恩的頭盔)。基督徒必須在真理上長進,要有良好的裝備,才不至於中了撒旦的詭計:懷疑自己的身份、懷疑上帝的能力、懷疑救恩的真實、……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所以我說,且在主裡確實的說,你們行事不要再像外邦人存虛妄的心行事。他們心地昏昧,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了,都因自己無知,心裡剛硬;良心既然喪盡,就放縱私慾,貪行種種的污穢。你們學了基督,卻不是這樣。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像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所以你們要棄絕謊言,各人與鄰舍說實話,因為我們是互相為肢體。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也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從前偷竊的,不要再偷;總要勞力,親手做正經事,就可有餘分給那缺少的人。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不要叫神的聖靈擔憂;你們原是受了他的印記,等候得贖的日子來到。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或作:陰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裡饒恕了你們一樣。所以,你們該效法神,好像蒙慈愛的兒女一樣。

 

這段經文是保羅寫給以弗所教會的書信,提醒信徒與非信徒的分別如同新與舊的分別,當我們還不認識基督以前,我們的罪使我們與神隔絕,但當我們信主以後,我們的生命與神連結,便要在我們的行為上所有更新改變。當我們看到聖經要求行為方面的改變時,我們不是很容易把它當作是一種道德上的要求,就是以為這種行為上的改變是一種神奇性的轉變。如果我們帶著以上的兩種期待,那麼我們便會對生命的更新感到失望與沮喪,因為人一方面沒有辦法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這些要求;一方面生命的轉變的確不是一朝一夕的。

 

這段聖經保羅首先提醒信徒,要注意到自己身分的轉變:從外邦人變成上帝家裡的人、從舊人換成新人。什麼樣的身分做作什麼樣的事情,當我們認知到自己是神國的人、認識到自己擁有上帝兒子的身分時,我們的行為自然流露出王子的樣式來。其次,我們有了學習的榜樣,就是上帝的愛子耶穌基督,保羅提醒信徒: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耶穌不但以言語教訓信徒,他也親自為世人的緣故獻上了自己,因此效法耶穌成為信徒的信仰功課。我們不但身分轉變、效法基督,也不可忽略聖靈的工作,聖靈來使我們為義、為罪、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保羅提醒基督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要讓聖靈擔憂……。新的一年才開始,讓這段經文成為我們的提醒:確認自己的身分、效法基督的樣式、注意聖靈的提醒。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