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靈修心得 (225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1.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2. 古人在這信上得了美好的證據。

3. 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神話造成的;這樣,所看見的,並不是從顯然之物造出來的。

4. 亞伯因著信,獻祭與神,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神指他禮物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

5. 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神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

6.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

7. 挪亞因著信,既蒙神指示他未見的事,動了敬畏的心,預備了一隻方舟,使他全家得救。因此就定了那世代的罪,自己也承受了那從信而來的義。

 

「眼見為憑」是我們覺得最符合理性、最能夠說服我們的方式。但是信心的原則並不是如此,如果凡事都是眼見為憑,那麼我們的信仰就會受到極大的挑戰,現在我們哪一個人曾經目睹耶穌?哪一個看過他受死並且復活?沒有,但我們都接受耶穌是上帝的兒子、為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並且復活升天。所以,當我們接受了基督信仰的時候,我們已經使用了信心的原則: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

 

許多時候基督徒會說:「我沒有信心」,這話是值得商榷的。以弗所書二8:「你們得就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上帝所賜的」,所以我們本是沒有信心的,但上帝卻把信心賞賜給我們,使我們因信基督可以得救。希伯來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亞伯拉罕、亞伯、以諾、挪亞,以及後面所記載的聖經人物,都是憑信心而活的人。這些人應該有什麼特點呢?我們可以看到他們倚靠的話語,而不是人的意見和評論;他們仰望的是上帝的作為而不是身邊的環境…..,作者鼓勵他的讀者和後世的基督徒,我們應當效法這些信心偉人,以他們為信心的榜樣。

 

最後,我們關注到第六節後半段:「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筆者觀察到基督徒的一個現象,我們會向上帝禱告,因為我們「信有神」,但是我們真的相信上帝是「賞賜」給我們的上帝嗎?很多時候,我們不太相信上帝會垂聽與賞賜,我們總以為自己求的是好的,但上帝卻願意把更好的給你,這些賞賜可能是操練你意志的功課?可能是鍛鍊你信心的苦難?可能是培養你德性的習慣?可能是幫助你成熟的敵人?你願意順服並領受這些「賞賜」嗎?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三章

18.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這在主裡面是相宜的。

19. 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不可苦待他們。

20. 你們作兒女的,要凡事聽從父母,因為這是主所喜悅的。

21. 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恐怕他們失了志氣。

22. 你們作僕人的,要凡事聽從你們肉身的主人,不要只在眼前事奉,像是討人喜歡的,總要存心誠實敬畏主。

23. 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

24. 因你們知道從主那裡必得著基業為賞賜;你們所事奉的乃是主基督。

25. 那行不義的必受不義的報應;主並不偏待人。

第四章

1. 你們作主人的,要公公平平的待僕人,因為知道你們也有一位主在天上。

 

華人的文化中喜歡講求人要盡自己的本分,所以會強調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保羅在這裡的教導看來跟五倫所強調的頗為相似。但其中仍然有很大的差別,對於我們的老祖宗來說,五倫是一種道德的要求;保羅在這裡的教導,卻處處是與上帝相聯繫的。所以無論對夫婦或是親子關係,保羅都一直強調「在主裡面是相宜的」、「主所喜悅的」……

 

夫妻或是親子的關係是我們比較容易理解且接受的,但保羅這裡更提醒了主僕之間的關係應當如何?過去的主僕關係可能不只是主人和僕人那麼單純,而是主人與奴隸的關係,照基督徒的觀點,我們只有一位主就是上帝,但是保羅並沒有要做僕人的去打破地上的關係與制度,反而要做僕人的尊重這地上的制度,順服、尊敬自己的主人,像是給主做的。到了現代社會,可能沒有那麼明顯的主僕關係,但就像路德在大問答解釋第四誡「當孝敬父母」時,要人除了順服肉身的父母之外,也要順服屬靈的父母(教牧)、政府在上位的及工作上的老闆或上司。

 

但保羅的要求也並非一昧的要求單方面,他要妻子順服丈夫、也要丈夫不能苦待妻子;他要兒女聽從父母、也要父母善待子女;他要僕人順服主人,也要主人不可惡待僕人。同時,他也告訴信徒們,因著順服上帝這個而做,那麼順服的就將得著上帝的獎賞,行不義也將會遭到天上主人的報應。

 

現在我們就可以來想想我們在地上的所有角色和職份。我們是否因著天上主人的緣故,盡好自己的本分和責任呢?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二章

16. 所以,不拘在飲食上,或節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讓人論斷你們。

17. 這些原是後事的影兒;那形體卻是基督。

18. 不可讓人因著故意謙虛和敬拜天使,就奪去你們的獎賞。這等人拘泥在所見過的(有古卷作:這等人窺察所沒有見過的),隨著自己的慾心,無故的自高自大,

19. 不持定元首。全身既然靠著他,筋節得以相助聯絡,就因神大得長進。

20. 你們若是與基督同死,脫離了世上的小學,為什麼仍像在世俗中活著、服從那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呢?

21. 併於上節。

22. 這都是照人所吩咐、所教導的。說到這一切,正用的時候就都敗壞了。

23. 這些規條使人徒有智慧之名,用私意崇拜,自表謙卑,苦待己身,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慾上是毫無功效。

第三章

1. 所以,你們若真與基督一同復活,就當求在上面的事;那裡有基督坐在神的右邊。

 

要了解這段經文,要先從了解基督信仰與一般宗教的差別在哪裡,我們可以說世界上的宗教信仰都是律法的宗教,而基督信仰卻是福音的宗教。簡單的說明如下:「律法」簡單地說就是對人行為的要求,社會風俗、道德規範、…充斥了許多「你要」或是「你不要」等等要求,這些都是某一型式的「律法」;我們常會聽人說:「宗教都是勸人為善的」,基本上這世界的宗教都是如此。而「福音」簡單的說「上帝白白給予的恩典」,福音告訴我們:耶穌為愛在十字架上代替我們死了,使我們能脫離罪的綑綁,有新的生命與身分,主耶穌所成就這奇妙的偉大救贖就是「福音」,我們得救不是出自於個人的好行為,乃是單單來自上帝的恩典。

但歌羅西教會面對異端的挑戰,這些人強調除了信耶穌以外,人還要加上自己的好行為才能得救,於是一些關於行為上光怪陸離的教導和要求紛紛出籠:在飲食上的要求、在日子上要求(守節期、月朔、安息日)、在崇拜上的要求(敬拜天使、按私意崇拜)、在行為上要求(不可拿、不可嘗、不可摸等類的規條、自表謙卑,苦待己身……)。

保羅強調基督徒要「持定元首基督」,全身既然靠著他,筋節得以相助聯絡,就因神大得長進。人根本沒有辦法靠自己的行為討上帝的喜悅,也沒有辦法靠自己的行為得救,如今我們已經因為基督的死罪得赦免,我們也因基督的復活得著了新生命,基督徒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持定基督是我們的主,倚靠祂得著生命的力量,面對在地上每天的生活,並且帶著盼望期待基督再來的時刻。另外,保羅這裡說要「求在天上的事」,並不代表基督徒應該離群索居,或者是成天待在教會裡面敬拜上帝,乃是我們一方面仰望坐在寶座上右邊的耶穌基督,一方面效法基督用那無條件的愛來過地上的生活。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章

27. 神願意叫他們知道,這奧祕在外邦人中有何等豐盛的榮耀,就是基督在你們心裡成了有榮耀的盼望。

28. 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

29. 我也為此勞苦,照著他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

第二章

1. 我願意你們曉得,我為你們和老底嘉人,並一切沒有與我親自見面的人,是何等的盡心竭力;

2. 要叫他們的心得安慰,因愛心互相聯絡,以致豐豐足足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使他們真知神的奧祕,就是基督;

3. 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他裡面藏著。

4. 我說這話,免得有人用花言巧語迷惑你們。

5. 我身子雖與你們相離,心卻與你們同在,見你們循規蹈矩,信基督的心也堅固,我就歡喜了。

6. 你們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穌,就當遵他而行,

7. 在他裡面生根建造,信心堅固,正如你們所領的教訓,感謝的心也更增長了。

要了解這段經文,必須先了解歌羅西教會的背景及他們遇到的狀況。歌羅西教會有外邦信徒也有少數猶太信徒,有關外邦信徒的問題,稱為「歌羅西諾斯底主義」(Colossian Gnosticism),他們的謬論源自一個錯誤的「世界二元觀」(Dualism)。他們認為世界分為二部份:屬物世界;屬靈世界。凡物質皆是惡,所以上帝所創造的世界也是惡(以致他們反對基督「道成肉身」的教義),只有屬靈的世界才是盡善盡美。人既活在物質世界內,所以必是性惡的,只有靠著得著「智慧」(諾斯底主義的上帝),才得「解脫」(救恩)。他們也相信天使,天使乃從「智慧」而來,是「智慧」所命定創造的,基督只不過是天使之一,是最後的天使而已。

而猶太信徒的問題稱為「歌羅西愛仙尼主義」(Colossian Essenism),這派人士主張一切摩西的律法節期必須遵守,否則不能得上帝的悅納。他們敬奉天使,因他們認為天使是上帝與人之間的中保。他們極盡苦行,對付自己私慾,以為如此才能滿足教規的要求。

這段經文保羅指出上帝的奧祕如今已經顯明出來了~就是基督。歌羅西教會的外邦人尋求智慧,保羅指出世界上一切的智慧知識都藏在耶穌基督裡面;歌羅西教會的猶太人追求遵守摩西的律法,保羅就教導他們要遵基督而行,在基督裡面生根建造……。對於保羅來說,基督是一切問題解決的方法,人要認識上帝及上帝的奧祕唯有透過耶穌基督,而不是靠人的理性或善行,這是保羅很清楚的基督論。

至今人們也總是希望透過人類的理性來尋求上帝或所謂最高的智慧;或者期待用自己的努力和功德來討上帝的喜悅。保羅的教導仍然適用於今日,我們必須相信耶穌基督是唯一的道路,然後在上帝的話語(透過認識聖經、透過聆聽聖道)上立穩根基,藉著在聖靈裡的禱告來明白真理,還要在信徒團契中實踐信仰,使我們在生活中真實地體會基督及其犧牲的真諦。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我的弟兄們,你們信奉我們榮耀的主耶穌基督,便不可按著外貌待人。

2. 若有一個人帶著金戒指,穿著華美衣服,進你們的會堂去;又有一個窮人穿著骯髒衣服也進去;

3. 你們就重看那穿華美衣服的人,說:請坐在這好位上;又對那窮人說:你站在那裡,或坐在我腳凳下邊。

4. 這豈不是你們偏心待人,用惡意斷定人嗎?

5. 我親愛的弟兄們,請聽,神豈不是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並承受他所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國嗎?

6. 你們反倒羞辱貧窮人。那富足人豈不是欺壓你們,拉你們到公堂去嗎?

7. 他們不是褻瀆你們所敬奉(所敬奉:或作被稱)的尊名嗎?

 

這段經文的意思讀起來並不難懂,雅各直接地指出教會的弊病,就是看重那些有錢有勢的人,輕看那些貧窮、地位低賤的人。另外,我們也可以從這段教導中看出,教會有些富足人同樣會欺壓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中產階級人士;雅各勸勉這些人,既然不喜歡被富人欺壓,也不要去欺壓更貧窮卑微的人(注:也有解經家認為,6~7節指的富足人是所謂「偷著進來的假弟兄」,他們逼迫基督徒,褻瀆上帝的名)。

雅各的教導看起來是一種道德的教導,「勿以貌取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都是我們很熟悉的道德口號,我們又如用基督信仰來看這些道德教導,並且賦予它新的意義呢?自然是要從上帝的角度、從耶穌基督的作為來看,第5節說:「我親愛的弟兄們,請聽,神豈不是揀選了世上的貧窮人,叫他們在信上富足,並承受他所應許給那些愛他之人的國嗎?」,雅各要告訴我們的是~貧窮人也是上帝所揀選的,既是上帝揀選,我們又怎能輕看他們呢?第1節說:「你們信奉我們榮耀的主耶穌基督,便不可按著外貌待人」,雅各要告訴我們的是~身為基督的門徒,不可以以貌取人。思想耶穌在世的日子,他常與窮人和罪人相處,他醫治生病的人、憐憫軟弱的人、呼召人們唾棄的罪人悔改……。我們再想想自己,又何嘗配得上帝的恩典呢?從某個角度來看,我們哪一個不是心靈貧窮的人?我們蒙了上帝的憐憫,成為上帝的兒女,我們又有何資格當審判官,去惡待別人呢?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1. 這些事完了,保羅心裡定意經過了馬其頓、亞該亞,就往耶路撒冷去;又說:我到了那裡以後,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

22. 於是從幫助他的人中打發提摩太、以拉都二人往馬其頓去,自己暫時等在亞西亞。

23. 那時,因為這道起的擾亂不小。

24. 有一個銀匠,名叫底米丟,是製造亞底米神銀龕的,他使這樣手藝人生意發達。

25. 他聚集他們和同行的工人,說:眾位,你們知道我們是倚靠這生意發財。

26. 這保羅不但在以弗所,也幾乎在亞西亞全地,引誘迷惑許多人,說:人手所做的,不是神。這是你們所看見所聽見的。

27. 這樣,不獨我們這事業被人藐視,就是大女神亞底米的廟也要被人輕忽,連亞西亞全地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大女神之威榮也要消滅了。

保羅在以弗所待了兩年多(參本章10節),並且以這地為根據,在亞西亞地區努力的傳揚福音。他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力,他在那裡醫病、趕鬼,許多拜偶像和行邪術的人也都跟著悔改了,甚至把異教的書籍拿來焚燒(參本章19節)。

這段經文則是描寫了那些靠著米底亞假神發財的人也受到了影響。「亞底米」是流行在亞西亞一帶的雌性假神,胸前多乳、象徵多產,迷信者向她求子;「亞底米」在拉丁文就是「戴安娜」。所謂的『銀龕』,就是用來放置偶像的匣子;外地的朝聖客到以弗所來膜拜偶像,常喜歡買銀龕之類的東西回去作紀念品。所以這段經文裡面的銀匠底米丟及其同業,其實就是靠著製造與販賣亞底米銀龕發觀光財的生意人,這裡描寫到保羅傳福音帶來的影響力,讓這些人生意做不下去了,讓假神的威榮也消滅了……,於是底米丟慫恿眾人抵擋保羅,最後引起了合城的騷動。

拜偶像固然是神不喜悅的事情,但是保羅選擇的方式不是跑到假神的神廟去示威抗議,他只是持續傳揚聖道;他也沒有選擇公然挑釁異教,而是花了許多時間教導勸化。當保羅持續這麼做的時候,一些仇敵的作為就顯露出來了,但這些作為並沒有影響保羅傳道的決心,也撼動不了福音被傳揚出去。我們若能像保羅一樣,忠心地完成上帝託付我們所作的工作,相信我們也可以發揮極大的影響力,讓聖道攪動天下。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 親愛的弟兄啊,我寫給你們的,不是一條新命令,乃是你們從起初所受的舊命令;這舊命令就是你們所聽見的道。

8. 再者,我寫給你們的,是一條新命令,在主是真的,在你們也是真的;因為黑暗漸漸過去,真光已經照耀。

9. 人若說自己在光明中,卻恨他的弟兄,他到如今還是在黑暗裡。

10. 愛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在他並沒有絆跌的緣由。

11. 惟獨恨弟兄的,是在黑暗裡,且在黑暗裡行,也不知道往哪裡去,因為黑暗叫他眼睛瞎了。

「我寫給你們的,不是一條新命令,而是一條舊命令」。許多人以為舊約充滿了上帝對人的要求,律法帶給人很大的壓力,卻沒有想到律法的規定與約束是因為愛的緣故。後來耶穌吩咐:「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耶穌所說的新命令,其實是舊約命令的延伸,這愛的命令是歷久常新的命令!

愛的命令從來沒有更改,只是有罪的人無法靠自己的能力去實踐這命令,只有耶穌基督親自為我們示範了何為愛。聖經說:「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基督徒認識並且領受了耶穌的愛,才開始學習如何用這真正的愛去愛弟兄、愛世人,甚至是像耶穌所說:愛你的仇敵……。

愛人如己既是神的舊命令、也是新命令,這是一個永遠長新的命令。神學家奧古斯丁曾經說:「上帝啊!求你開我的眼睛,讓我看見人的需要,求你開我的耳朵,讓我們可以聽見痛苦之人的哀嘆!求你幫助我用手扶持軟弱的人,用腳走向貧苦的家庭」,讓我們留心去觀察、去聆聽、去觸摸、去踐行……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 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

19. 就如經上所記: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

20. 智慧人在哪裡?文士在哪裡?這世上的辯士在哪裡?神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嗎?

21. 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

22. 猶太人是要神蹟,希利尼人是求智慧,

23. 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

24. 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利尼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

25. 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

26. 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

27.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

28. 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

29. 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

30. 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裡,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

31. 如經上所記: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

 

這段經文最近才在主日信息分享過,保羅提到了猶太人和希臘人尋求上帝的方式不一樣。猶太人喜歡尋求神蹟這種超自然的現象,希臘人則喜歡用哲學理性去證明上帝。但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卻是猶太人和希臘人都不能接受的一種結局,但保羅稱耶穌被釘十字架這是才是真正顯出上帝的智慧與能力,保羅進一步的指出:人在上帝面前沒什麼好自誇的,如果要誇就要誇耶穌為我們所做的事。

換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也就是說在我們心目中,英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我們釘十字架的耶穌,這個觀點可以給我們什麼提醒呢?近兩年來,如果要問起基督徒的風雲人物,大概很多人第一個想起的就是林書豪,他在NBA的崛起振奮了許多華人的心,也因為他是一個熱心又虔誠的基督徒,所以教會界也吹起了一陣子「林來瘋」。除了林來瘋之外,教會界也喜歡提到某某名人現在上教會、受洗……等等。

 

用基督教名人宣傳信仰無非是為了吸引人進教會、聽福音,但我們也必須小心地去檢視這樣的方式有沒有危機?這些被名人吸引聆聽佈道會的人,到底是為了耶穌而來,還是為了追星而來?如果這些他們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樣,有一天不再風光,甚或是跌倒、犯罪、離棄信仰,人們是否還願意選擇跟隨耶穌呢?

 

林書豪也好、其他基督徒名人也好,甚至我們這些「一般」的基督徒也好,都必須知道自己沒有什麼可誇的,我們不是什麼英雄,我們不過是被神所揀選、所憐憫的愚拙、軟弱的罪人……。我們不是什麼英雄,但我們卻是英雄的「見證人」,上帝使用我們見證那唯一的英雄~釘十字架的基督;更確切的講~救主只有一個,就是耶穌基督。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 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

19. 就如經上所記: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

20. 智慧人在哪裡?文士在哪裡?這世上的辯士在哪裡?神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嗎?

21. 世人憑自己的智慧,既不認識神,神就樂意用人所當作愚拙的道理,拯救那些信的人;這就是神的智慧了。

22. 猶太人是要神蹟,希利尼人是求智慧,

23. 我們卻是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外邦人為愚拙;

24. 但在那蒙召的,無論是猶太人、希利尼人,基督總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

25. 因神的愚拙總比人智慧,神的軟弱總比人強壯。

26. 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

27.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

28. 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

29. 使一切有血氣的,在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

30. 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裡,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

31. 如經上所記:誇口的,當指著主誇口。

 

這段經文最近才在主日信息分享過,保羅提到了猶太人和希臘人尋求上帝的方式不一樣。猶太人喜歡尋求神蹟這種超自然的現象,希臘人則喜歡用哲學理性去證明上帝。但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卻是猶太人和希臘人都不能接受的一種結局,但保羅稱耶穌被釘十字架這是才是真正顯出上帝的智慧與能力,保羅進一步的指出:人在上帝面前沒什麼好自誇的,如果要誇就要誇耶穌為我們所做的事。

換另外一種方式來表達,也就是說在我們心目中,英雄只有一個,那就是為我們釘十字架的耶穌,這個觀點可以給我們什麼提醒呢?近兩年來,如果要問起基督徒的風雲人物,大概很多人第一個想起的就是林書豪,他在NBA的崛起振奮了許多華人的心,也因為他是一個熱心又虔誠的基督徒,所以教會界也吹起了一陣子「林來瘋」。除了林來瘋之外,教會界也喜歡提到某某名人現在上教會、受洗……等等。

 

用基督教名人宣傳信仰無非是為了吸引人進教會、聽福音,但我們也必須小心地去檢視這樣的方式有沒有危機?這些被名人吸引聆聽佈道會的人,到底是為了耶穌而來,還是為了追星而來?如果這些他們心目中的英雄和榜樣,有一天不再風光,甚或是跌倒、犯罪、離棄信仰,人們是否還願意選擇跟隨耶穌呢?

 

林書豪也好、其他基督徒名人也好,甚至我們這些「一般」的基督徒也好,都必須知道自己沒有什麼可誇的,我們不是什麼英雄,我們不過是被神所揀選、所憐憫的愚拙、軟弱的罪人……。我們不是什麼英雄,但我們卻是英雄的「見證人」,上帝使用我們見證那唯一的英雄~釘十字架的基督;更確切的講~救主只有一個,就是耶穌基督。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無知的加拉太人哪,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已經活畫在你們眼前,誰又迷惑了你們呢?

2. 我只要問你們這一件:你們受了聖靈,是因行律法呢?是因聽信福音呢?

3. 你們既靠聖靈入門,如今還靠肉身成全嗎?你們是這樣的無知嗎?

4. 你們受苦如此之多,都是徒然的嗎?難道果真是徒然的嗎?

5. 那賜給你們聖靈,又在你們中間行異能的,是因你們行律法呢?是因你們聽信福音呢?

6. 正如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

7. 所以,你們要知道:那以信為本的人,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

8. 並且聖經既然預先看明,神要叫外邦人因信稱義,就早已傳福音給亞伯拉罕,說:萬國都必因你得福。

9. 可見那以信為本的人和有信心的亞伯拉罕一同得福。

加拉太書是保羅針對那些要求外邦基督徒行割禮的猶太主義者做出回應。保羅在這裡進一步指出論據:首先,我們得救不是我們做了什麼,而是基督為我們釘了十字架;其次,這些信徒已經領受了聖靈,聖靈充滿不是因為他們有多麼虔誠,或是他們做了什麼好事才能領受的,而是藉信心來領受的;最後,保羅以亞伯拉罕為例,他指出亞伯拉罕被算為義,也不是出於他的行為,而是出於他的信心。表面上亞伯拉罕獻以撒是因為他的奉獻,其實是因著他相信上帝「必預備」。

 

亞伯拉罕是以色列人的祖先,以色列人以自己為亞伯拉罕的子孫為榮、為傲。保羅指出亞伯拉罕被稱為信心之父,而我們這些因著信耶穌而得救贖的外邦人,其實就是屬靈的亞伯拉罕的子孫。我們藉著信得著與亞伯拉罕同等的福氣。

 

論到信心,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我沒有信心。其實這句話大有問題,信心其實是我們某天都在運用的,例如我們去某地要搭大眾運輸系統,你憑什麼知道這個運輸工具可以順利、準時的到達目的地?其實我們都沒有把握,但是我們還是選擇買票、上車……,這某種程度上就是在運用信心,所以我們不可能沒有「信心」。其次,我們的確沒有信心,因為就是連相信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這件事實,也是上帝的一種恩賜,因為「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也沒有能說耶穌是主的」(林前12:3)所以,筆者很喜歡那個因兒子被鬼附來找耶穌的父親對耶穌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可9:24),而耶穌垂聽了他的哀求,醫治了他的兒子……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過了十四年,我同巴拿巴又上耶路撒冷去,並帶著提多同去。

2. 我是奉啟示上去的,把我在外邦人中所傳的福音,對弟兄們陳說;卻是背地裡對那有名望之人說的,惟恐我現在,或是從前,徒然奔跑。

3. 但與我同去的提多,雖是希利尼人,也沒有勉強他受割禮;

4. 因為有偷著引進來的假弟兄,私下窺探我們在基督耶穌裡的自由,要叫我們作奴僕。

5. 我們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沒有容讓順服他們,為要叫福音的真理仍存在你們中間。

6. 至於那些有名望的,不論他是何等人,都與我無干。神不以外貌取人。那些有名望的,並沒有加增我什麼,

7. 反倒看見了主託我傳福音給那未受割禮的人,正如託彼得傳福音給那受割禮的人。

8. (那感動彼得、叫他為受割禮之人作使徒的,也感動我,叫我為外邦人作使徒;)

9. 又知道所賜給我的恩典,那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磯法、約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禮,叫我們往外邦人那裡去,他們往受割禮的人那裡去。

10. 只是願意我們記念窮人;這也是我本來熱心去行的。

 

這段經文表面上看起來保羅是在交代他的權柄來源,一是上帝親自的揀選與呼召:「那感動彼得、叫他為受割禮之人作使徒的,也感動我,叫我為外邦人作使徒」(8節);二是其他使徒們也承認保羅的身分:「又知道所賜給我的恩典,那稱為教會柱石的雅各、磯法、約翰,就向我和巴拿巴用右手行相交之禮,叫我們往外邦人那裡去,他們往受割禮的人那裡去」(9節)。但實際上保羅抵擋的是猶太化的基督教異端,這些強調遵守摩西律法的猶太主義者從教會開始成立的時候就有了,而耶路撒冷會議曾經討論了這些問題,當時使徒們已經做出了決議(參使徒行傳十五章),但這些人卻企圖混淆視聽,一方面毀謗保羅使徒的身分,一方面鼓吹那些外邦基督徒除了信耶穌,還要行割禮、遵守摩西的律法才能夠得救。

保羅稱這樣的人是「偷著進來的假弟兄」,並且稱他們的教導是使自由的基督徒「作奴僕」。原來這些人的教導是企圖讓人從因信稱義的真理轉回去因行為稱義的謬理,保羅說:「我們就是一刻的工夫也沒有容讓順服他們」。因為他深知這樣的教導對教會將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保羅用極嚴肅的態度來寫信給加拉太地區的教會,加拉太書不僅是保羅對當時教會的洪鐘警語,後世的馬丁路德也是深受此書的影響……。為何保羅如此嚴厲呢?如同他所說的:這都是「假」的。假的就不是真的,真理只有一個,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二章強調「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任何在耶穌釘十字架上再加上某些行為或儀式的,都是假的教導。願我們都能夠慎思明辨!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6. 有主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薩的路上去。那路是曠野。

27. 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個埃提阿伯(即古實,見賽18:1) 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埃提阿伯女王干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

28. 現在回來,在車上坐著,念先知以賽亞的書。

29. 聖靈對腓利說:你去!貼近那車走。

30. 腓利就跑到太監那裡,聽見他念先知以賽亞的書,便問他說:你所念的,你明白嗎?

31. 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於是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

32. 他所念的那段經,說:他像羊被牽到宰殺之地,又像羊羔在剪毛的人手下無聲;他也是這樣不開口。

33. 他卑微的時候,人不按公義審判他(原文是他的審判被奪去);誰能述說他的世代,因為他的生命從地上奪去。

34. 太監對腓利說:請問,先知說這話是指著誰?是指著自己呢?是指著別人呢?

35. 腓利就開口從這經上起,對他傳講耶穌。

36. 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監說:看哪,這裡有水,我受洗有什麼妨礙呢?(有古卷在此有:

37. 腓利說:你若是一心相信,就可以。他回答說:我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

38. 於是吩咐車站住,腓利和太監二人同下水裡去,腓利就給他施洗。

39. 從水裡上來,主的靈把腓利提了去,太監也不再見他了,就歡歡喜喜的走路。

40. 後來有人在亞鎖都遇見腓利;他走遍那地方,在各城宣傳福音,直到該撒利亞。。

 

這段經文被視為福音傳到非洲的開始,其中的埃提阿伯據聖經學者研究可能是衣索比亞或者是蘇丹兩個非洲的古王國。這段經文給我們哪些提醒呢?首先,我們看到腓利的順服,他順服聖靈的感動往曠野走去,在我們的認知看來,曠野人煙稀少,不是傳適合傳福音的地方,但腓利順服了,因而他遇到了這個從埃提阿伯欲到耶路撒冷禮拜的太監。其次,這段經文提醒我們不能小看我們所遇到的任何人,這個太監是對於上帝有渴慕的,他的目的是去耶路撒冷禮拜上帝,他在途中還讀著以賽亞書,顯示他對於真道尋求的心,腓利抓住了機會將耶穌基督的福音傳給了他,並且給他施洗,後來這個太監回到自己的國家將福音傳到了非洲。第三,這太監雖然閱讀先知的話語,卻不明白其中的意思,腓利基於對於真理的認識和「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的了解,幫助了這個太監解答了閱讀聖經的疑惑,引導他接受了福音。

 

我們是否隨時做好準備了?我們順服聖靈的引導嗎?有時候我們會把聖靈的引導看做是神奇的工作,事實上聖靈常藉著環境來引導我們,只是許多時候我們對自身的處境沒有用心的體察,反而想藉著一些特別的癥兆來明白上帝的心意,其實聖靈隨時都在向我們說話,回到教會成立課輔班的初衷,就是牧師走在路上看到了一個景象(實際上的現象而非奇異的景象)而做出的回應,幾年下來再看看當初的決定,豈不是聖靈的引導嗎?

 

我們是否隨時做好準備了?在我們身邊其實有許多像埃提阿伯的太監一般渴慕真道的人,我們是否尋找這些人?給予這些人適時的引導呢?有的時候我們會把眼目定睛在大型的佈道活動上,企圖一次性的就帶領很多人信耶穌,但這段經文我們看到腓利僅僅向一個人傳福音,但這個人後來將福音帶進了非洲。因此,我們不要小看了周遭的人,或許在我們的課輔班裡面,將來可以出現一個有極大影響力的人見證基督的福音。

 

我們是否隨時做好準備了?當這個太監讀聖經不明白時,腓利適時的教導使得他豁然開朗。我遇到許多的基督徒,對於真理的認識有限,也缺乏學習的動力,當他們遇到朋友詢問真理時,往往不知道如何回答。這段經文提醒我們,要對真理有更深切的認識,上帝不只是呼召傳道人成為傳福音的人,大使命乃是給每個基督徒的,希望我們都能對於真理有更多的認識,能夠適時的向人介紹「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的福音。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7. 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

8. 所以經上說:他升上高天的時候,擄掠了仇敵,將各樣的恩賜賞給人。

9. (既說升上,豈不是先降在地下嗎?

10. 那降下的,就是遠升諸天之上要充滿萬有的。)

11. 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

12.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13. 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14. 使我們不再作小孩子,中了人的詭計和欺騙的法術,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飄來飄去,就隨從各樣的異端;

15. 惟用愛心說誠實話,凡事長進,連於元首基督,

16. 全身都靠他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便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

 

這段經文最常被人關注的是一節經文是11節: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有人稱此為五重職份,認為上帝設立了這五種的職份,甚至有人宣稱現在仍有使徒的職份,並且以使徒的身分公開服事。但我們從前後文來看,保羅講的應該是一種聖靈所賜的恩賜(第7節:我們各人蒙恩,都是照基督所量給各人的恩賜。而9-10節是保羅引用舊約詩篇六十八篇來證明自己對基督的論證)。雖然聖經中的確有先知、使徒、牧師、……等職份。另外,從原文來看,這裡指的是五種恩賜還是四種恩賜也沒有定論,因為在原文裡:「牧師和教師」前面只有一個定冠詞。所以也可以解釋牧師和教師是相同的一個恩賜,只是在表現上有所不同而已。所以,個人認為保羅再此指的是聖靈賜給教會領袖的恩賜,而非固定的職份,若是單指固定的職份,那麼規模較小的教會,豈不是湊不起這五種職份,更遑論下面的建立教會了?

 

與其去花時間去爭辯和確認誰是使徒、誰又比較像先知?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上帝賜給教會不同恩賜為的是什麼?12節告訴我們: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先知、使徒、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等恩賜有不同的呈現,最重要的目的還是要使信徒被成全,成全也有裝備的意思。也就是說上帝將各樣建造教會的恩賜賞賜給教會的領袖(不只是傳道人,廣義的來講,每個基督徒都應該是領袖),而我們領受了恩賜,就應該妥善的運用恩賜來建立教會。

 

接下來保羅描繪了基督徒成長的軌跡(12~16節),基督信仰一向不是獨善其身的宗教,基督徒的成長是被放在教會生活中的。我們在教會中認識真道、扎根信仰,使我們不被異端所迷惑;我們在教會中實踐耶穌彼此相愛的吩咐,使我們明白自己的愛有限、也體會到耶穌的愛有何等的大;而教會也因為每個信徒的信仰成熟,而能夠彰顯上帝的榮耀、見證基督的福音、並且帶給社會正面的影響力。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祕。

2. 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

3. 我在你們那裡,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

4. 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

5. 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

6. 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們也講智慧。但不是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這世上有權有位、將要敗亡之人的智慧。

7. 我們講的,乃是從前所隱藏、神奧祕的智慧,就是神在萬世以前預定使我們得榮耀的。

8. 這智慧世上有權有位的人沒有一個知道的、他們若知道,就不把榮耀的主釘在十字架上了。

9. 如經上所記: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10. 只有神藉著聖靈向我們顯明了,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神深奧的事也參透了。

11. 除了在人裡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

 

這段經文可以算是保羅論述十架神學和聖靈工作非常重要的論述。眾所週知保羅並非沒有學問的小民,他曾經在希臘的雅典跟那些喜歡論證哲學的希臘人用哲學的方式來論證信仰,但他卻在哥林多人的面前定了主意,不用高言大智來傳講基督信仰,因為他清楚地知道福音的核心就是~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

 

保羅放棄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去說服別人相信上帝,因為他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是來自於上帝的智慧,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一章就寫道:「上帝的愚拙總比人智慧」(林前一25)。既然如此,與其用自己的方法去辯論說明信仰,不如讓上帝來工作。但我們已別誤以為保羅是反智的,以為智慧(或理性)不重要,他沒有去否定理性的重要性,而是願意更高舉上帝的智慧。他說神的智慧本來是隱藏的、是奧祕的,即使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都沒有辦法領會。那麼,人又如何能夠領受這樣的智慧呢?保羅強調,這是聖靈的工作,也就是說我們如何能夠相信並接受「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呢?是透過聖靈的工作,也就是說傳福音的人宣講「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的道理(外在的道),而聖靈在人的心裡工作(內在的道),使人能夠認識「從前所隱藏、神奧祕的智慧」。

 

保羅的論述讓我們清楚,人的得救在乎福音的宣講及聖靈的工作,所以我們不需要以花俏的方式或華麗的包裝來詮釋信仰,乃是將福音正確無誤的宣講出來,然後讓聖靈在人的心裡面工作。但我們也必須注意,保羅並沒有貶抑人世間的理性,我們也應當正確地使用理性來研讀、解釋上帝的話語,而不是單憑所謂聖靈的啟示或感動而摒棄了上帝藉著聖經要向我們所說的話。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5. 到了天亮,官長打發差役來,說:釋放那兩個人吧。

36. 禁卒就把這話告訴保羅說:官長打發人來叫釋放你們,如今可以出監,平平安安地去吧。

37. 保羅卻說:我們是羅馬人,並沒有定罪,他們就在眾人面前打了我們,又把我們下在監裡,現在要私下攆我們出去嗎?這是不行的。叫他們自己來領我們出去吧!

38. 差役把這話回稟官長。官長聽見他們是羅馬人,就害怕了,

39. 於是來勸他們,領他們出來,請他們離開那城。

40. 二人出了監,往呂底亞家裡去;見了弟兄們,勸慰他們一番,就走了。

 

有些人在讀聖經的時候會有一個現象,就是當讀到一個重要的大事後,往往會忽略後文寫些什麼或發生什麼事?今天這段經文之前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就是當保羅和西拉在監獄裡面禱告、唱詩讚美上帝時,地大震動、堅門大開、鎖鏈斷開……,獄卒因恐懼犯人逃跑意欲自殺時,被保羅攔阻並告訴他很重要的一句話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由於這段故事太有戲劇張力,有人拿來講「敬拜讚美的大能」;有人拿來說「一人得救、全家得救」(這兩項並非今天所要探討的主題)。所以我們往往忽略了後面的這一小段。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到了早上,非法拘捕和毆打保羅他們的官長吩咐釋放他們,但保羅並沒有存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乖乖閉嘴走人,他反而相對地強調自己是羅馬人的身分……。要求長官依律行事,不能偷偷摸摸地息事寧人。換句我們常說的廣告台詞就是「不讓自己的權利睡著了」。

 

許多時候我們是鄉愿的、怕事的,遇到了有些衝突或不合理的事情,會為了表面的和諧或者是膽小怕事而不聲張自己該有的權利(好聽的說法是:要有愛心),但保羅在這裡給我們一個示範,因為他如果不強調自己的權利,受害的不只是他自己,惡例一開所有教會肢體都會面臨同樣的逼迫。保羅強調自己是羅馬公民的身分,一方面要官長們必須按著羅馬政府的法律處置他,不能動用私刑、要公開的審理;一方面也成為教會的遮蓋,讓地方官吏不能輕易地找教會的麻煩。基督徒不是離群索居,也沒有自外於地上的法律,以愛心行事固然重要,但是該有的權利也應該積極保護與爭取。另外,我們也從這整段事情中看到上帝的保守,雖然他們被下到監獄,雖然他們被人以私刑毆打,但是他們卻帶領了獄卒一家人受洗信主,最後也平平安安地被釋放了。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5. 坐寶座的說:看哪,我將一切都更新了!又說:你要寫上;因這些話是可信的,是真實的。

6. 他又對我說:都成了!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終。我要將生命泉的水白白賜給那口渴的人喝。

7. 得勝的,必承受這些為業:我要作他的神,他要作我的兒子。

8. 惟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說謊話的,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這是第二次的死。

9. 拿著七個金碗、盛滿末後七災的七位天使中,有一位來對我說:你到這裡來,我要將新婦,就是羔羊的妻,指給你看。

10. 我被聖靈感動,天使就帶我到一座高大的山,將那由神那裡、從天而降的聖城耶路撒冷指示我。

11. 城中有神的榮耀;城的光輝如同極貴的寶石,好像碧玉,明如水晶。

12. 有高大的牆,有十二個門,門上有十二位天使;門上又寫著以色列十二個支派的名字。

13. 東邊有三門、北邊有三門、南邊有三門、西邊有三門。

14. 城牆有十二根基,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

 

有許多人視讀啟示錄為畏途,因為裡面有大量的啟示性文體,但是我們閱讀聖經還是要有一個觀念,就是第一步是從字面上去了解作者要表達的意思,而不是凡事都從靈異方面的解釋去思考經文的意思。這段經文雖然仍舊有許多啟示性色彩,但從字面上也不難看出使徒約翰所要表達的意思。

 

前一陣子,有人給我看了幾幅圖畫,說是一位基督徒在異象中看到了地獄的光景,然後把它畫出來警告世人。那幾幅畫就我看來,就好像以前看到民間宗教裡所描繪的那些上刀山、下油鍋、拔舌頭、……等等的地獄圖像,只不過裡面增加了一些基督教元素罷了。

 

聖經其實沒有告訴我們地獄裡有這些東西,但在今天的這段經文中卻說明了,有人要經過第二次的死。也就是說,當耶穌基督再來的時候,他要施行審判,那些「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說謊話的,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裡」……這給我們嚴厲的提醒和警告。

 

但這段經文不只是給我們警告,也給了我們盼望。因為坐寶座的基督要將一切都更新了,他應許說:「我要將生命泉的水白白賜給那口渴的人喝。得勝的,必承受這些為業:我要作他的神,他要作我的兒子。」並且這段經文的後面讓我們可以一窺聖城的榮耀。

 

永生或永死其實都繫於坐寶座的,他宣告說:「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初,我是終」。若要承受產業,若要作上帝的兒子,我們就當單單信靠為我們被釘十架,並從死裡復活的耶穌基督。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難四散的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居比路安提阿不向只向太人講。
20.但內中有居比路和古利奈人到了安提阿也向希利尼人傳講主耶(有古卷作也向希利尼太人傳講主耶)。
21.主與同在信而主的人就很多了。
22.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教人的耳中就打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止。
23.他到了那裡神所的恩就立定心志久靠主。
24.這巴拿巴原是好人聖靈滿大有信心於是有多人服了主。
25.他又往大數去找掃羅,
26.找著了,他到安提阿去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一同聚集多人稱為基督徒是安提阿起首。

 

使徒行傳第十一章是這卷書的一個轉折點,十一章以前的中心人物是彼得、十一章以後的中心人物是保羅;十一章以前的敘事集中在耶路撒冷及猶太人信徒,十一章以後的敘事則是集中在耶路撒冷以外的境地及非猶太人的信徒。

 

當司提反成為第一個殉道者之後,信徒四散到外邦各地,當彼得領受了「上帝是不偏待人」的異象和看見之後,他們開始向非猶太人分享信仰。司提反的殉道帶來的影響是福音更多地被傳遞出去,這個看起來本來是憂傷和威脅的事情,最後卻成為了另外一種祝福。耶路撒冷的領袖們聽到了非猶太人信徒的消息,便差派巴拿巴到安提阿去服事,巴拿巴又帶上了掃羅(即保羅)一起去,他們在那裡帶領了許多人信主,帶來極大的影響力,聖經告訴我們: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開始的。

 

對當時教會來說,稱為基督徒是一個很重要的宣告,因為一開始使徒們及他們所招聚的信徒都是猶太人,所以他們只是被看做是猶太教派的一支,但如今外邦的信徒日益加增,他們不再屬於猶太教了,他們標明的是信仰耶穌基督的一群信徒。基督徒的稱謂對於我們又有什麼提醒呢?不像一般的宗教自稱為佛教徒、道教徒,我們甚少稱自己為基督「教徒」。基督徒不只是信徒或是教徒,我們是跟隨耶穌的「門徒」,所謂門徒不是只知道信仰的道理,而是順服上帝旨意、效法耶穌榜樣的跟隨者。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我又看見在天上有異象,大而且奇,就是七位天使掌管末了的七災,因為神的大怒在這七災中發盡了。

2.        我看見彷彿有玻璃海,其中有火攙雜。又看見那些勝了獸和獸的像並他名字數目的人,都站在玻璃海上,拿著神的琴,

3.        唱神僕人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說:主神全能者啊,你的作為大哉!奇哉!萬世(或作:國)之王啊,你的道途義哉!誠哉!

4.        主啊,誰敢不敬畏你,不將榮耀歸與你的名呢?因為獨有你是聖的。萬民都要來在你面前敬拜,因你公義的作為已經顯出來了。

 

上個禮拜看到主日福音題的經文,一般來說,預備信息可能就是圍繞在牧人或羊上面,但我在預備信息的時候,卻是關注到耶穌說:我父比萬有都大、我與父原為一。由此點來看今天的靈修經文,也可以延續前面的信息,讓我們關注到神的全能和基督的神性。

 

在這段經文中,有戰勝惡者的人唱著摩西的歌和羔羊的歌;這裡面描述了上帝是全能者,他的作為奇妙、他是萬世(國)之王,惟有他是聖的、是公義的。看到這些讚美的言語,提醒我們禱告不只是來到上帝面前尋求幫助,或者領受祝福。禱告也應該包含了敬拜與讚美。因著上帝的屬性敬拜:他是創造者、是統管萬有的、是治理列邦的、是首先與末後的、是公義的、是聖潔的……;因著他的作為來敬拜:他是救贖主、是保惠師、他賞賜生命氣息、賞賜飲食、保護看顧……

 

第四節的禱詞是:「主啊,誰敢不敬畏你,不將榮耀歸與你的名呢?」這句「誰敢」如此呢?上帝是如此配得我們稱頌讚美,我們能不敬拜和讚美嗎?我們能不竭力敬拜讚美嗎?願讚美上帝成為我們生活中的習慣。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b掃羅和大馬色的門徒同住了些日子,

20 就在各會堂裡宣傳耶穌,說他是神的兒子。

21凡聽見的人都驚奇,說:在耶路撒冷殘害求告這名的,不是這人嗎?並且他到這裡來,特要捆綁他們,帶到祭司長那裡。

22但掃羅越發有能力,駁倒住大馬色的猶太人,證明耶穌是基督。

23過了好些日子,猶太人商議要殺掃羅,

24但他們的計謀被掃羅知道了。他們又晝夜在城門守候,要殺他。

25他的門徒就在夜間用筐子把他從城牆上縋下去。

26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

27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領去見使徒,把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主怎麼向他說話,他在大馬色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都述說出來。

28於是掃羅在耶路撒冷和門徒出入來往,

29奉主的名放膽傳道,並與說希利尼話的猶太人講論辯駁;他們卻想法子要殺他。

30弟兄們知道了就送他下該撒利亞,打發他往大數去。

31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的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

 

主日的福音題經文是耶穌三次問彼得說:「你愛我比這更深嗎?」耶穌藉著這三次的對話重新接納了這曾經三次不認主的門徒,並且呼召他說:「你餵養我的羊……你跟從我吧!」

 

今天這段經文其實也有頗類似之處,四處逼迫基督徒的掃羅在往大馬色的路上遇到了耶穌,他的生命與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但這個曾經殺害基督徒的人如今表明他要服事上帝了,我們的態度會是如何?我想大部分的人都會像26節所說:「(掃羅)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害怕,不信他是門徒」。此時有一個關鍵人物出現了,他就是巴拿巴,當眾人都在害怕疑惑的時候,巴拿那接待了保羅,由於巴拿巴的引薦保羅得以見到耶路撒冷的教會領袖,然後適時地發揮了他的影響力,讓教會的工作得以順利推展。

 

當我們看到保羅成功地扮演了外邦宣教士的角色時,不要忘了那一個曾經為保羅按手的亞拿尼亞(參使徒行傳9:10-18),也不要忘了這位接納保羅的巴拿巴。其實,我們也都是被耶穌接納的彼得,儘管我們軟弱、退縮、畏懼,甚至可能丟棄信仰,但只要我們願意回轉,主仍然接納、醫治與安慰我們。我們是被主接納的人,如今若是有一個像保羅一樣際遇的人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是否願意接納他像主接納彼得、像巴拿巴接納保羅一樣呢?願我們想起主禱文的那句禱文:「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我翰就是你的弟兄和你在耶的患忍耐一同有分神的道並為給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上。
10.當主日我被聖靈聽見在我後面有大音如吹說:
11.你所看見當寫達與以弗所士每拿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老底嘉那七會。
12.我轉過要看是誰發聲與說話轉過來就看燈臺。
13.燈臺中有一位好像人子身穿直垂到束著金帶。
14.他的頭與髮皆白如白羊毛如雪眼目如同火焰;
15.腳好像在鍛鍊光明的音如同水的音。
16.他右手拿著七星,他口中出一把刃的利面貌如同烈日放光。
17.我一看見就仆倒在他像死了一他用右手按著我不要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後的,
18.又是那存活的;我曾死在又活了直活到永永遠遠且拿著死亡和陰間匙。
19.所以你要把所看見在的事並將來必成的事來。
20.論到你所看在我右手中的七星和七燈臺奧祕那七星就是七的使者燈臺就是七會。

 

還記得主日福音題的經文:約翰福音20:21說:『但記這些事要叫你信耶是基督是神的且叫你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這段經文可以與今天啟示錄1:19對照:『翰就是你的弟兄和你在耶的患忍耐一同有分神的道並為給作的見證曾在那名叫拔摩的海上。』

 

約翰福音和啟示錄的作者是同一個人~使徒約翰。約翰福音記載了耶穌的生平、受死與復活,啟示錄則是使徒約翰被放逐到拔摩海島時所寫的書信,約翰既與耶穌一同生活,也蒙聖靈啟示看到了末日的異象,並且寫成了書信傳達給當時的教會:『你所看當寫達與以弗所士每拿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老底嘉那七會。』(11節)這書信至今也是給現在教會的。

 

約翰是耶穌的門徒,他以耶穌的見證人自詡,將耶穌的生平與言談記錄下來,將耶穌對未來的啟示記錄下來。如今,這耶穌見證人的責任也延續給了教會,宣揚他的受死、復活與再來是我們的責任,特別是異端猖獗的這個世代,我們如何抵禦異端的邪說呢?我想重要的不是與他們辯論,而是能夠對於真理有更多的紮根與認識,消極地部分我們不會被異端蠱惑,積極地部分更應該成為耶穌福音的見證人,讓更多地人藉著我們認識上帝所賜的救恩。

行在光明中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